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目的:初步分析人源性多肽pCM-19的抗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掺入破损细胞膜的原理,采用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析(FACSc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pCM-19对靶菌膜的作用机制。结果:FACS分析法结果显示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PI着染细菌比例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PI着染BL-21菌比例增大,20min时达最高水平,20min以后反而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CM-19处理后的大肠杆菌有明显的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如细菌体积缩小、细菌表面出现皱缩、凹陷似有孔洞形成。结论:人源性多肽pCM-19可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或)细胞膜,通过改变其通透性而发挥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格拉利素来源肽段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格拉利素功能肽段一级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方法:依据确定的生物学活性,在人格拉利素功能肽段CM19的基础上,利用抗菌肽的特点及已知的抗菌肽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对CM19进行氨基酸取代、缺失及随机排列设计合成5条肽段,通过试管法和平板法检测相应肽段的抗菌活性.结果:CM19氨基端第一个半胱氨酸在发挥抗菌作用中是必需的;阳性电荷数的增加或者分布不合适不改善抗菌活性;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明显降低抗菌活性;CM19羧基端7肽无明显的抗菌作用.CM12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但对非耐药菌而且对耐药菌具有同样的作用.结论:氨基酸的取代、缺失及排列对人格拉利素肽段的抗菌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继发现人源性新抗菌肽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后,进一步发现高度同源蛋白质家系并进行功能验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该蛋白家系各成员进行系统分析,人工合成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肽段,采用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人工合成肽段的抗菌活性.结果及结论:发现了富含甘氨酸并且序列高度同源的抗菌肽家系,命名为格拉利素(Glyrichin),目前含有来自不同生物的29个成员,所有成员均无相关功能研究报道;根据多序列比对结果所合成的、代表家系中9个成员的4条多肽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上述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强烈提示了新抗菌肽家系的存在,其中跨越哺乳动物的抗菌肽家系的存在已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一种能阻止单纯疱疹病毒(HSV)DNA聚合酶亚单位之间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认为这种小分子不仅针对HSV,还包括巨细胞病毒(CMV),为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生物体健康生存的第一关键要素是天然免疫系统,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界中广泛分布。抗菌肽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生物活性多样、抗菌谱广的小分子肽。对一些抗药、耐药菌群有显著作用,其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抗菌肽在目前的医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生物体健康生存的第一关键要素是天然免疫系统,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界中广泛分布。抗菌肽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生物活性多样、抗菌谱广的小分子肽。对一些抗药、耐药菌群有显著作用,其本身不易产生耐药性。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抗菌肽在目前的医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人源新基因hGlyrichin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克隆获得与mL52新基因(GenBank:AY028425)同源人类新基因hGlyrichin,并研究其功能。方法:采用PCR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扩增出该新基因,因富含甘氨酸而命名为hGlyrichin,以RT—PCR和Northem杂交分析在多种细胞株中的表达及转录本大小,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E他2b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hGlyrichi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与结论:电子PCR证实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20q11.22,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为单一转录本,大小约600bp,与mL52全长cDNA长度相符。所编码的蛋白为含有疏水区的小分子阳离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182.83和9.58,二级结构(Garnier-Robson模型)预测是以B折叠型为主,这些特点与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阳离子抗菌肽的结构及部分理化特性极为类似,该基因转化后的大肠杆菌在IPTG诱导表达时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初步证实了hGlyrichin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rHSA/GCSF)开展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动物评价研究,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①对rHSA/GCSF开展的药效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以恒河猴骨髓细胞为研究系统,在体外条件下培养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CFU-GM),计数不同浓度的rHSA/GCSF对CFU-GM数的影响的体外药效学评价;以小鼠~(60)Coγ照射、氟尿嘧啶注射液所致的鼠白细胞低下和对~(60)Coγ射线照射致食蟹猴白细胞低下的治疗作用。②药理学研究观察了rHSA/GCSF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和狗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③毒理学研究考察了rHSA/GCSF静脉和皮下给予小鼠、食蟹猴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及长期和反复给药对大鼠和食蟹猴的安全性做出评价。④rHSA/GCSF的药代/毒代试验则是对~(125)I-rHSA/GCSF不同剂量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小鼠、大鼠后,rHSA/GCSF在各器官的分布、总放射性和TCA沉淀放射性的动力学参数测定,以及对不同剂量rHSA/GCSF连续给药食蟹猴后的血浆药物浓度及代谢动力学参数开展了考察。结果①rHSA/GCSF可以使骨髓的粒白细胞系(粒系)增生活跃,骨髓粒系造血细胞及成熟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对氟尿嘧啶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使用化疗药早期,可以减缓白细胞的降低,特别是可以使粒白细胞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rHSA/GCSF可显著缩短食蟹猴白细胞减少症放疗模型产生的白细胞低下持续时间,使外周血白细胞加速恢复,尤其以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为主,同时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②从获得的PD/PK数据t_(1/2)来看:rHSA/GCSF半衰期平均值约为38.6 h;单次皮下注射rHSA/GCSF,在500、1500、30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单次皮下注射rHSA/GCSF在50、200μg/kg剂量范围内对狗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实验表明rHSA/GCSF单次皮下和静脉注射给予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37.5 m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1.6 mg/kg: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的基本安全剂量为300μg/kg,对食蟹猴则是≥150μg/kg。结论 rHSA/GCSF融合蛋白每4天给药1次,对放、化疗所致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治疗作用,与市售常规rhGCsF每天注射1次相比具有长效作用。所获得的大量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毒代动力学的试验数据可供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参考,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一种能阻止单纯疱疹病毒(HSV)DNA聚合酶亚单位之间相互作用的小分子 ,认为这种小分子不仅针对HSV ,还包括巨细胞病毒(CMV) ,为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HSV 1和HSV 2的感染非常普遍 ,大部分成年人有HSV 1和HSV 2的抗体。HSV感染在健康成年人没有致命性 ,然而在免疫受损的患者则较危险。HSV感染通常用核苷类似物阿昔洛韦治疗 ,它能阻止病毒DNA聚合酶。但 5 %~ 10 %的免疫受损患者感染有阿昔洛韦抗性的HSV病毒。这种新的HSV治疗的潜在靶标是针对HSV多聚酶 (Pol)的催化亚单位和加工亚单位 (UL4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证实人格拉利素(hGlyrichin)抗菌肽的抗菌功能.方法:根据人格拉利素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9个氨基酸长度的多肽(pCM-19),采用试管法和菌落生成法分析该肽对靶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结论:pCM-19溶液与不同靶细菌共孵育后,明显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对实验室常用的BL-21工程菌和多种致病菌(包括杆菌、球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更为有趣的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抗耐药菌感染中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