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驻重庆地区军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本文对我院15年中(1985~1999年)经纤维胃镜检查的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枸橼酸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钠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8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治疗,研究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连续治疗4 w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治疗前,两组间的反流评分、烧心评分、胸痛评分、吞咽不适评分及总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2)治疗前,两组的下食道括约肌压力(LESP)、近端最大收缩波幅、远端最大收缩波幅及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3)通过症状改善评估方法,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4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4)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可以很好地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和食管内酸反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62例,其诊断符合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静脉注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内毒素(LPS)浓度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结果对照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为(8.12±0.97)d,治疗组为(6.40±1.03)d,治疗组腹部胀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LPS水平及IMM值较对照组低。结论在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时,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急诊入院诊断对急诊患者的救治尤为重要,同时,它也是衡量急诊科医疗质量的关键指标。由于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急诊诊断难免发生错误[1]。本文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7年所有急诊入院患者中诊断不符的病例,探讨急诊误诊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急诊诊疗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方碳酸氢钠栓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入选15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n=76)予以安慰剂塞肛,研究组(n=76)予以复方碳酸氢钠栓塞肛,1次/d.治疗1 w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的周排便次数、周大便形状分型均值以及周排便不尽感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2.11% vs 48.68%,P〈0.05);在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22.37% vs 18.42%)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碳酸氢钠栓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危及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正确估计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引导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平滑肌瘤患者82例根据术式分为2组,41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胸黏膜外食管平滑肌瘤摘除联合肌层修补术治疗为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内镜引导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胸管拔出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食管平滑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引导下黏膜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引发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更高,术后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不同组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2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5),2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观察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且麻木病症消失率、疼痛病症消失率、腱反射病症消失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