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3,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E宝石能谱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影像学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肺部占位、需CT增强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能谱CT增强扫描并进行绘制能谱曲线、测定能谱曲线斜率K及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等定量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上怀疑肺占位性病变需要增强CT扫描进一步确诊的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41例(腺癌组)及肺鳞癌30例(鳞癌组)。在能谱CT上用肺部GSI序列扫描,测得两组的有效原子序数及动静脉期的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K、碘浓度、水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肺腺癌与鳞癌的有效原子序数eff-Z(分别为9.39±0.77与7.22±0.76)、动脉期碘含量(分别为7.17±0.71与6.25±1.65)、 动脉期NIC(分别为0.088±0.007与0.654±0.120)、静脉期水含量(分别为1032.54±3.41与1022.72±35.31)及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静脉期碘含量(P=0.851)、NIC(P=0.104)及动脉期水含量(P=0.3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能谱CT的多项定量分析对于鉴别肺腺癌和鳞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 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 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 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 mGy、(107.57±32.81) mGy·cm、(1.51±0.46) 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 mGy、(261.65±73.93) mGy·cm、(3.66±1.03) 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