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尿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尿毒症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脏的情况,因此提高对尿毒症性心脏病的诊治水平十分重要.1 心包炎Bright于1936年首次提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并发心包炎.在尚未开展透析疗法的年代,尿毒症病人一旦出现心包炎,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多在1~3周内死亡.有些老的教课书中甚至将尿毒症患者的心包摩擦音比喻为送葬的钟声.自从广泛开展透析疗法以来,患者预后有了明显的改观.尿毒症心包炎的发生率因观察对象、发病早晚而有差异,文献报告为28~70%.由于临床诊断多依赖心包摩擦音的发现,故临床检出率常较低,国内报告多在5~20%之间.尿毒症患者发生的心包炎分为两类,一种属尿毒症性心包炎,是由于毒性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其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2/78,92.31%)、少尿或无尿(65/78,83.33%)、呕吐腹泻(63/78,80.77%)、头痛腰痛腹痛(47/78,60.26%)、颜面部及颈胸部充血(49/78,62.82%),其他表现包括部分患者伴有全身散在出血点(22/78,28.21%)、颜面部或下肢水肿(19/78,24.36%)甚至休克(6/78,7.69%)。实验室检查最常见异常为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凝血时间延长、尿蛋白阳性;部分患者伴有淀粉酶升高、肌钙蛋白升高等。58例(74.36%)患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IgM及IgG阳性。胸腹部CT最常见表现为肾肿胀(42/78,53.85%)、肾周筋膜增厚伴渗出(63/78,80.77%)、腹腔积液(56/78,71.79%)、胸腔积液及肺不张(54/78,69.23%),其他表现包括胰腺炎(31/78,39,74%)、心包积液(22/78,28.21%)、两肺感染(18/78,23.08%)、肝密度减低(11/78,14.10%)及肾包膜下出血(9/78,11.54%)等;头颅MRI表现为垂体信号异常(2/78,2.56%)、脑出血(1/78,1.28%)等。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多器官损害,其临床特征复杂,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技术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由两名固定医师及患者共同评价疗效的方式,对2008年7月~2011年9月应用强脉冲光(波长560~1200nm,脉宽3.2~3.6ms,脉冲延时10~30ms,双脉冲模式,能量密度19~26J/cm2)治疗的156例不同病程、部位、色泽以及治疗次数的门诊瘢痕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瘢痕病程在1个月内的与大于1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效果越显著。面部瘢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部位,红色和色素沉着性瘢痕治疗效果好于近肤色的瘢痕。整体疗效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提高,治疗2次与3~5次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3~5次效果最满意,但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次后的效果不如4~5次明显。结论:强脉冲光技术无创安全、操作便捷,疗效满意,不失为防治瘢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后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于1977年被首次报告,是一种后天发生的真皮黑素细胞痣,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太田痣有相似之处,但发病部位却迥然不同。本文综述后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对1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42例早期1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安体舒通治疗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 mg/d,q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等,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随着基础治疗时间的延长,8周末UAER [(59.92±2.01)μg/min]与治疗前[(101.75±1.98) μg/min]比较明显降低(P<0.05).安体舒通治疗组8周治疗后UAER [(21.92±1.52) μg/min]与治疗前[(104.07±2.06) μg/min]比较显著减少(P<0.01);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体舒通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Sc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能进一步降低UAER,延缓肾脏损伤,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zation,SMAE)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9年8月~2013年3月期间21例SM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SMAE的发生部位?范围?狭窄程度?血栓CT值等影像特点,并观察腹腔间接病变特点?结果:21例患者中,均急诊行MSCT检查,初步诊断为SMAE?其中,17例经外科手术取栓治疗,4例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造影检查并行导管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术后均证实为SMAE?MSCT直接征象:平扫显示所有患者血栓形成部位,血栓CT值为40~60 Hu,平均52 Hu,较正常血管37 Hu高;增强扫描后,8例SMA主干部分充盈缺损,缺损对侧见点状?椭圆形或弧形增强影,诊断为SMA不全栓塞?13例SMA主干截断,强化的SMA主干突然变为低密度,诊断为SMA完全性栓塞?MSCT间接征象:8例肠壁增厚7.0~12.8 mm,平均10.1 mm,增强扫描延迟强化?1例少量腹水?结论: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SMA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可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SMAE,同时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肠镜或病理证实的49例肠道C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Crohn’s disease中的价值。结果横断面三期扫描及多层面重建观察,小肠型28例,回结肠型14例,结肠型7例。49例患者肠壁均节段性增厚,增强后均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是环形分层强化,病变周围系膜水肿40例,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46例,假憩室5例。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38例。并发肠瘘5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道Crohn's disease的定位、分型、分期、病变范围显示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肠道克罗恩病治疗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兰后卫生》是我区医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12年来对我区卫生工作中的医、教、研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对本刊自创刊以来共42期中的论文引文数量、类型、语种以及时间跨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为今后本刊作者引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