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行根治术食管癌192例(病理分期为Ⅰ期6例,Ⅱa期104例,Ⅱb期46例,Ⅲ期36例),其中44例合并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 19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29.5%.1、3、5年总的生存率单手术组(72%、39.5%、29.1%)与术后放疗组(77.4%、40.8%、29.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993)。Ⅰ Ⅱa期l、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50.8%和41.0%,Ⅱb期分别为63.5%、26.8%和13.4%,Ⅲ期为56%、19.6%和9.8%,有统计学意义(P=0.0002)。胸上段食管癌l、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7.4%和44.9%,胸中段分别为72.5%、37.0%和29.2%。胸下段分别为70.0%、40.2%和27.8%,统计学无差异(P=0.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对生存率的作用不太明显,应慎重实施;分期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HRT)的毒性和疗效。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56例经病理诊断或细胞学确诊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放疗第1阶段大野前后对穿垂直照射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引流区,2.0Gy/次,1融d。总剂量40Gy。第2阶段缩野照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1.5Gy/次,2次/d,总剂量26~30Gy。结果放疗结束1个月后增强CT评价疗效,56例有效率67.9%,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5例,稳定(SD)14例,进展(PD)4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19.6%、5.4%、3.6%。Ⅲa、Ⅲb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急性放射反应有放射性食管炎2级20例,3级2例;放射性肺炎2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5例,3级1例。结论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且副作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癌放疗前和放疗中血流灌注特点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放疗中的实用性。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放疗的51例肺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其中,22例于放疗前、放疗中,29例于放疗前进行CT灌注扫描。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采用电影扫描方式,快速动态扫描,选定CT平扫所示肿瘤最大层面灌注。在CT灌注原始图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兴趣区,记录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于治疗结束后2~4周复查CT,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放疗前平均血容量为13.6 ml/100 g, 血流量129.5 ml ·min-1 ·100 g-1,MTT 9.1 s, PS 10.0 ml ·min-1 ·100 g-1。22例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灌注CT的血容量分别为11.2和7.6 ml/100 g(t=1.28, P>0.05), 血流量分别为108.7和97.8 ml ·min-1 ·100 g-1(t=0.40, P>0.05),MTT分别为7.2和8.9 s (t=-1.15, P>0.05),PS分别为6.8和7.8 ml ·min-1 ·100 g-1(t=-0.57, P>0.05),肿瘤面积分别为1920.3和1189.6 mm2(t=3.98, P<0.05)。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MTT分别为12.9和6.5 s(t=2.54, P<0.05)。肿瘤面积≤10 cm2与>10 cm2患者的MTT分别为11.2和5.8 s(t=2.59, P<0.05)。近期疗效缓解与未缓解患者的血容量分别为19.2和4.6 ml/100 g(t=3.62, P<0.05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与>10个月患者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对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疗效。方法 将189例原发灶为肺癌的骨转移癌计221个病灶的放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方案分为2种剂量分割组:(1)常规分割组:2Gy/次,5次/周,总剂量30~50Gy,共163个病灶;(2)中~低分割组:3~5Gy/次,2~3次/周,总剂量20~40Gy,共58个病灶。对不同病理类型和原发灶控制情况下的放疗结果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常规分割、中-低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90.7%和87.9%(χ2=1.229,P>0.05),总有效率为90.0%。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92.4%和89.0%(χ2=0.668,P>0.05)。原发灶控制与未控制的有效率为88.4%和91.7%(χ2=0.787,P>0.05)。结论 放疗是一种有效止痛方式,可作为骨转移癌首选治疗方法。不同分割剂量放疗对骨转移疼痛的缓解程度无影响,放疗疗效与原发灶病理类型及原发灶控制与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中何时应用尚无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WBRT的参与时间对携有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EGFR突变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共78例患者,均接受WBRT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治疗的48例初治患者进入临床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颅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81.3%,颅内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93.8%,中位颅内PFS为10个月,中位OS为18个月。颅内PFS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0分-1分(HR=30.436,95%CI:4.721-196.211,P<0.001)及早期WBRT患者(HR=3.663,95%CI:1.657-8.098,P=0.001)的颅内PFS更佳。OS的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 PS 0分-1分(HR=57.607,95%CI:6.135-540.953,P<0.001)、早期WBRT(HR=2.757,95%CI:1.140-6.669,P=0.024)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xic radio surgery, SRS)的应用(HR=5.964,95%CI:1.895-18.767,P=0.002)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WBRT联合TKIs治疗可改善EGFR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尚有待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对55例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食管瘾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A组(放疗+CMNa组)和B组(放疗+安慰剂组)进行了,CMNa放射增敏的临床研究。A组CMNa按800mg/m^2于放疗前1h内静脉滴注,3次/周滴注至放疗结束。B组用同样剂量的安慰剂。静脉滴注后30~60min内进行放疗,直至疗程结束。放疗总剂量60~70Gy.时间剂量2Gy/次,5次/周.共6~7周。结果治疗组2例肺癌患者因过敏反应(皮疹)退组未参与疗效评价。肺癌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和53%(P=0.516),食管癌中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43%(P=0.015),A组和B组总有效半分别为62%和50%(P=0.378),中位生存期A组为11个月,B组为1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A组分别为31%、13%、10%.B组分别为25%、15%、6%(P=0.475)。1、3、5年局部控制率控制率A组分别为32%、18%、16%,B组分别为28%、19%、13%(P=0.518)。除偶见皮疹,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CMNa对食管癌有放射增敏作用,而对肺癌疗效不明显,其毒副作用轻微。CMNa配合放疗远期疗效不明显,仍需追踪观察和扩大病例试验。  相似文献   
7.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行根治术食管癌192例,其中44例合并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19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29.5%。1、3和5年总的生存率单手术组(72.0%、39.5%和29.1%)与术后放射治疗组(77.4%、40.8%和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993。Ⅰ ⅡA期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50.8%和41.0%,ⅡB期分别为63.5%、26.8%和13.4%,Ⅲ期分别为56%、19.6%和9.8%,有统计学意义,X^2=17.28,P=0.000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生存率的作用不太明显,应慎重实施;分期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行根治术食管癌192 例,其中44 例合并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19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5 年总的生存率为29. 5%。1、3 和5 年总的生存率单手术组(72. 0%、39 .5%和29 .1%)与术后放射治疗组(77. 4%、40. 8%和29.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3,P=0 .993。Ⅰ+ⅡA期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 5%、50. 8%和41. 0%,ⅡB期分别为63. 5%、26. 8%和13 .4%,Ⅲ期分别为56%、19.6%和9 .8%,有统计学意义,χ2=17 .28,P=0 .000 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对生存率的作用不太明显,应慎重实施;分期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根治术及术后放射治疗19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单纯手术切除能达到完全治愈的仅占一小部分,大多数在术后第1年内局部复发或远地转移,这主要归因于瘤床有病灶残存或在手术治疗时已有全身微小转移。为了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地转移率,探讨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192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情况,其中术后放射治疗者4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D-SCLC)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212例,均接受2~6个周期化疗,其中59例单纯化疗,108例化疗+放疗,45例化疗+手术&#177;放疗。6或10MV X射线照射,剂量40~66Gy,4~7周完成。结果总中位生存时间(MST)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0%、33.2%、22.1%。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下降、年龄、治疗初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是否手术、放化疗近期疗效、化疗周期数、放化疗时放疗的参与等因素影响患者生存期。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评分、化疗周期数、放化疗疗效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失败原因包括胸腔内复发占22.2%,远处转移占47.5%,胸内复发+远处转移占30.3%。结论ECOG评分≤1、进行4个周期以上化疗以及放化疗近期疗效好的患者预后较好。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