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两种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发生对比剂逆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51-1353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使用宫颈塞法和双腔球囊导管法发生逆流的差别。方法:我院HSG检查457例,其中宫颈塞法210例,占46%,双腔球囊导管法247例,占54%。结果:两种方法发生逆流的比率为11.4%和18.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造影方法中逆流的类型比较,淋巴逆流、静脉逆流、混合逆流发生比率为25.0%、20.8%、54.2%和26.7%、20.0%、53.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发生逆流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发生的类型比率无明显差异,双腔球囊导管法操作方法不恰当会增加发生逆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9岁。吞咽有梗阻感半年,一月前症状加重。体检: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正常,肺部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杂音。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弓段右缘及左缘分别可见较大较深、较小较浅的弧形压迹,左前斜位见食管前后壁亦有受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后数据重组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 13例肺隔离症患者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0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局部肺气肿、肺血管增多紊乱1例。13例患者共发现14支供血动脉,均发自胸主动脉(10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及肺动脉(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静然  杨峰  余河  熊伟   《放射学实践》2013,(11):1132-113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双期CT血管成像(cTA),将原始扫描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建,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者11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9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12例患者共发现12支供血动脉,分别发自胸主动脉(9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CTA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双期CTA扫描结合不同后处理成像方式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查云飞  周静然  叶明   《放射学实践》2013,(12):1275-1278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CT机,对98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单纯平扫及平扫结合增强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98例中54例行手术治疗,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正常阑尾,47例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充血、水肿4例,单纯性阑尾炎12例,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17例,阑尾坏疽、穿孔伴周围炎8例,阑尾脓肿6例。CT平扫诊断急性阑尾炎46例,其中3例为假阳性;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正确诊断45例,假阴性2例。两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91.5%、57.1%、93.5%、50.0%和87.0%以及95.7%、100.0%、100.0%、77.8%和96.3%。两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费用少及辐射剂量低,可以作为拟诊急性阑尾炎而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胶质细胞人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制作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建立小鼠小胶质细胞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并进行功能鉴定, 探讨补体攻膜复合物( 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sMAC ) 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亚溶破刺激效应.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 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 ( NHS ) 作为 C7~C9 来源,体外组装小鼠小胶质细胞 sMAC 亚溶破模型,CCK-8 比色实验确定 sMAC 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LSCM )鉴定 sMAC 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 ELISA 法测定 sMAC 对小胶质细胞 NO 和 TNF-α分泌量的影响. 结果: 确定 C56 1∶ 480,NHS 1∶ 20 为小胶质细胞亚溶破补体量;LSCM显示sMAC 沉积于小胶质细胞表面; sMAC 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 (P<0.05 ),而活力正常. 刺激后 12 h NO 及 TNF-α分泌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05 ),不同时相观察 sMAC 刺激后小胶质细胞 TNF-α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失活 sMAC (P<0.05). 结论: sMAC刺激小胶质细胞后分泌 NO 及 TNF-α增多,并且可降低小胶质细胞黏附力而不影响细胞活力,推测 sMAC 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炎性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接受MHD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化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生化指标(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综合征(MICS)评分及程度变化。结果 2组干预前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干预后血生化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素氮显著下降、前白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2组干预前MICS评分及MICS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IC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MIC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MHD时的MICS,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余河  杨峰  李欣  周静然   《放射学实践》2012,27(4):405-405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人院.体检:T 35.8℃,R26次/分,P 68次/分,BP 146/82mmHg (左)、158/78 mmHg(右),一般状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曾于10年前做过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其母因患肿瘤(类别不详)去世.MRI提示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夹层,双肾、肝脏、胰腺多发囊肿,双肾及右肾上腺多发肿瘤性病变(图1~4).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7岁,感右上肢近段增粗变形,疼痛、乏力3个月;右手、右踝、右足有硬质突起,右大腿内侧及腹部有大片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