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脾损伤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脾损伤的多层螺旋CT与外科手术所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性破裂8例,中心破裂10例,脾内血肿15例,9例包膜下破裂。其CT表现为脾撕裂伤、脾内血肿、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对脾损伤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肋骨和肋软骨隐匿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肋骨和3例肋软骨隐匿骨折患者MSCT,及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的图像资料,观察骨折的部位、数目及类型。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多层螺旋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5处,肋骨骨折13处。表现为肋骨或肋软骨连续性中断伴断端移位或断端无移位。结论 MSCT轴位薄层结合后处理图像能明确诊断肋骨和肋软骨隐匿骨折,可望成为检测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在拟诊隐匿骨折中应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poma,EAML)的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O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突出肾轮廓之外,CT平扫呈等或稍高于肾皮质。5例位于右肾,4例位于左肾,1例双肾多发。10例密度均不均匀,2例其内见大片囊变坏死,1例见点片状出血灶,3例含脂肪成分。6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肾包膜受侵;4例直径大于6cm。增强扫描8例病灶实性部分均呈“快进快出”,2例富含脂肪成分病灶实质期见多发迂曲的血管。结论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对该病。  相似文献   
4.
周林锋  王建俭  蔡曙耘  成峰 《中外医疗》2008,27(22):133-13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真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肺真菌性感染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或痰培养确诊的肺真菌性感染患者的胸片,MS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SCT均显示胸片发现的阳性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1例肺结核伴肺曲菌病,病灶空洞内有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3例念珠菌感染表现分别表现为: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度影(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晕轮征"(1例);多叶段多发不规则结节渗出影(1例).结论 肺真菌性感染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寄生于空洞内的肺曲菌病的诊断较容易,其它真菌性感染的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检查资料。结果 12例中5例单发,7例多发;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8个,2个T1WI高、等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T1WI及T2WI均为混杂信号1个;1个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8个囊壁增厚,边界欠清。5个异位囊肿壁可见小破口并见高信号影向外突出。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囊肿伴小囊肿,"囊壁缺口征"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小肠套叠3例,回盲部套叠7例,结肠套叠5例。14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3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5例(38%),恶性病变8例(62%),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86%(13/15)。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结合MPR和CPR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应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肝门部胆管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胆管内肿块(5例),胆管壁局限增厚和管腔狭窄(12例),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3例强化,14例延迟强化。结论:胆管壁局限增厚、胆管内肿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MSCT扫描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支气管异物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异物患者的MSCT扫描及重组图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支气管异物胸片有"三阻征"的间接征象: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不张。MSCT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异物所致支气管狭窄和堵塞情况。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典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扫描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典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扫描图像的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不典型恶性GIST的螺旋CT扫描图像特点。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结果 13例腹腔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占位,其密度多不均匀;螺旋CT平扫8例呈实性等或稍低密度,5例呈囊实性,3例病灶内见气体密度,4例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见实性病灶及病灶的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或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病灶内部均可见范围不等的无强化区。结论不典型恶性GIST的螺旋CT图像特点是腹腔内巨大不规则或浅分叶状占位,密度不均匀,病灶内部见范围不等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或持续强化,内部见不同程度的无强化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