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4例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但术中监测血压均≥140/90 mmHg。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脉无狭窄者分为正常组,将冠脉存在狭窄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术后不予任何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前及药物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服药治疗6个月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血压均≥140/90 mmHg,显著高于本组其他时刻血压;对照组与治疗组狭窄<50%和狭窄>50%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内皮舒张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6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5%而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同期测量262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QTd和QTcd。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组:冠状动脉造影后与冠状动脉造影前QTd和QTc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置入术组:支架置入术后与术前的QTd和QTcd比较明显缩短(P<0.01)。亚组分析表明: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P<0.01),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者更加明显(P<0.01)。结论:成功的支架置入术早期即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从而可能预防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 141例疑诊冠心病的非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其中将冠脉造影过程中监测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而血压<140/90 mmHg为对照组,观察术中血压升高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以正常和狭窄<50%为主,而观察组则以狭窄<50%和狭窄>50%为主,观察组狭窄>50%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者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激状态下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业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冠状动脉狭窄,其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尿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从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新活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脑钠肽(BNP)水平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新活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尿量以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及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02~2016-02期间收治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为观察组,将其中62例心肾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A组,88例非心肾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B组,同时另选8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各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BNP前体、胱抑素C、尿素、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BNP前体、胱抑素C、尿素、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P<0.05);观察B组BNP前体、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肌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BNP与胱抑素C的敏感度高,前者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早期指标,后者可评估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对早期诊治心肾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 - 05~2009 - 12对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54±12)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J)确诊.切开左或右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随访行CT或MRI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36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