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抗菌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用于感染创面的可行性,在家猪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主干分支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细菌计数、吖啶橙荧光染色测定白细胞吞噬指数和白细胞内杀菌率,应用激光多普勒、墨汁灌注、透明标本等方法,对两种皮瓣的抗菌力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抗菌力明显降低,可能与皮瓣修薄后血供减少,白细胞功能相应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3.
早在1976年,Myers等就已提出了藉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的随意型薄皮瓣。国内司徒朴等(1986),胡安军等(1991),马福顺等(1993)相继报告在应用Tsukada(1980)首创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基础上,改为带蒂移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临床获得成功,近年来应用已较广泛。关于皮瓣的命名、设计、成活机理等,尚众说纷纭,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蹼状瘢痕的纵轴为主轴,在主轴两端向内侧各伸出一臂,长度为主轴长的1/2,与主轴成60°角,在主轴的中点与前两臂同侧作一长度短一些的垂线;在中点的另一侧做2个斜臂,形成3个角度相等的夹角。按所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松解并掀起形成5个皮瓣,并转移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颈前瘢痕挛缩分类及整复方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总结1980年以来收治的375例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各种整复方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应结合瘢痕挛缩类型选择。结论:局部整复术适合单纯瘢痕型,轻度粘连型及重度粘连型宜选择游离植皮加邻近皮瓣、扩张后皮瓣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固体硅胶假体隆鼻64例体会杨勇刘德贵杨勋忠吴其林1994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行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术64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一、鼻型的选择鞍鼻畸型鼻尖及鼻背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都需抬高,只是需抬高的程度不同而已,隆鼻理应选用“L”形鼻型。...  相似文献   
8.
阴囊双蒂皮瓣修复包皮环切术后包皮过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囊双蒂皮瓣修复包皮环切术后包皮过短王祥,刘德贵,石敏,张艾,吴其林包皮环切术操作不当致包皮过短,我科收治1例,经用阴囊双蒂皮瓣修复治愈。患者,32岁,6个月前因包茎在某医院行包皮环切术,术后阴茎勃起时疼痛,包皮系带处出血,性生活障碍。查体:未勃起时...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59例不同烧伤面积病人血、尿晶体渗透压,计算渗透分子清除率(Cosm)和自由水清除率(C_(H_2O))并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发现随着烧伤面积增加,血晶渗压(Posm)和C_(H_2O)升高,而尿晶渗压(Uosm)和Cosm下降,尤以TBSA>80%组变化最为显著,ARF组较non—ARF变化明显。死亡病人生前Posm、C_(H_2O)明显高于而Uosm、Cosm明显低于存活病人,且Posm、C_(H_2O)增加与Uosm、C_(H_2O)降低往往同时存在。测定Posm、Uosm、Cosm、C_(H_2O)对严重烧伤后肾功能损害监测、判定病情及估计预后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瘢痕表面温度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增生性瘢痕准确、客观的评估可以判断其发生发展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正确评价。我们对裸鼠移植瘢痕应用去炎松治疗前后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模型的制作与分组1.动物单纯 T 淋巴细胞缺陷的裸鼠20只,按三级动物饲养条件饲养。2.瘢痕材料来源所有用于移植手术的瘢痕均为未成熟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取自病人整形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