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第七医疗队于5月15日凌晨抵达重灾区江油市,至7月7日离开54d中,共处理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3例.山于地震伤在不同时期、不同震级、不同地理环境及建筑物条件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加上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高致残率(截肢、感染、肢体短缩)在地震伤中的高发生率[1],故将这43例的病例特点及我们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数量逐年增加,现已占全身骨折的3.58%[1].保守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易导致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使患者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然而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何达到创伤小且固定牢靠,对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GAMMA3钉是在Gamma钉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美国Stryker公司),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采用GAMMA3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其中47例获得半年以上门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众  李骥  廖腾  吴亚乐 《中医正骨》2014,(11):15-16
目的:观察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改良 Kessler 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缝合断裂肌腱。术后观察2组患者肌腱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改良 Kessler 缝合组,优2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常规缝合组,优15例、良12例、可8例、差4例。改良 Kessler 缝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缝合组(Z =﹣2.654,p =0.008)。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创面均一期愈合。常规缝合组,术后并发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并发深度感染1例,经拆除缝线、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并发肌腱再断裂2例,改行改良 Kessler 缝合后愈合。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小于常规缝合组( p =0.027)。结论:改良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有利于肌腱愈合和患指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缝合法。  相似文献   
4.
自体髂骨解剖性重建髋臼后壁缺损的生物力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严重粉碎性与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重建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1)生物力学研究:从稳定性及头臼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缺损模型后,实验组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hree 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解剖性重建缺损髋臼;对照组用钢板螺钉系统重新复位固定髋臼骨块.比较两组加载状态下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的稳定性;利用压敏片计算并比较两组头臼对应面积,髋臼前壁、臼顶、后壁的平均压强与最大压强,分析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后的头臼匹配性.(2)临床研究: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取与髋臼直径相同的髋臼锉,从髂嵴内缘旋锉形成解剖性弧面,髂嵴外缘相当于臼壁唇缘.将凿取的髂骨块用ATMFS三维锁定修复后壁缺损.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用此法治疗10例男性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36.4岁,其中新鲜髋臼骨折7例,陈旧性髋臼骨折3例.后者从骨折至重建术的时间为58~251 d,平均137.7 d.随访平均5.8年(5.2~7.1年).结果 (1)生物力学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重建后的稳定性与头臼匹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研究:全部患者术后X线片未发现骨折有再移位,下床负重时间为1.6个月(1.2~2.1个月).异位骨化2例,未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按照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al临床分级标准,优良率93 %.结论 利用ATMFS进行自体髂骨解剖性髋臼后壁重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头臼应力分布,临床应用疗效优良,为髋臼后壁严重粉碎与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男19例,女15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28例,C型6例。应用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对34例Weber-AO分型的B型及C型踝关节骨折,采用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以避免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对同时伴有后踝骨折的病例,同时一个切口对腓骨及后踝进行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3.2年,平均1.8年。34例中疗效为优24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避免了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增加了螺钉的把持力,并可一个切口同时完成外踝及后踝骨折的治疗,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结合负压吸引球治疗严重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负压吸引球治疗严重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12例。结果12例除掌心部有约2.5cm×2.0cm的皮肤坏死外,其余部分均成活。手掌部皮肤外形美观,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负压吸引球是治疗严重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尾孔针结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带尾孔针结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结果35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0周,平均6周。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30例,良5例,优良率100%(35/35)。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带尾孔针结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腹部随意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2年12月,对3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腹部随意超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腹部随意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1\] 。一般将锁骨发生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术后再骨折、骨不连等较难实现功能复位及骨愈合的骨折称为难治性骨折,其治疗均以植骨内固定为主。这类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常因软组织嵌入、断端血供不足等多种复杂因素造成骨不连和骨缺损,导致治疗困难。此外由于锁骨存在两个生理弯曲,其手术难度较大。我科根据天鹅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ve connector,SMC)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不连的经验\[2\],配合加垫式、夹板式和播种式新型组合式植骨方法,共治疗锁骨难治性骨折9例,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20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