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棕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棕色瘤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6岁(19~51岁),平均病程5.4年(2.5年~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消瘦乏力、厌食恶心、全身多处疼痛及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全部病例均为多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薄层CT扫描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及有无肿块。承重骨上的棕色瘤行手术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必要时加用内固定;非承重骨上的棕色瘤无需特别处理。结果:随访时间2年~5.5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术后6周左右未切除的棕色瘤病损表现出好转迹象,皮质骨吸收处变化最早最明显,术后3~6月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异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断裂。随访期未见棕色瘤进一步形成。结论:有尿路结石、高血钙、广泛骨质疏松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样患者应高度怀疑棕色瘤。病理诊断应与骨巨细胞瘤仔细鉴别。棕色瘤经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结果 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5月,平均16.3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根据影像学Matta法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8.7%.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血流动力学不稳的患者宜尽早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病情平稳后根据情况选择内固定治疗.早期及时的复苏、序贯合理的固定技术以及循序渐进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了30例髌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术后予以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早期功能锻炼,并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应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肢膝关节功能。结果到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获得髌骨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HSS膝关节评分的结果为:优2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分体式髌骨爪联合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允许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瘘口定位、材料选择及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病例资料,其中骨折发生在筛窦预壁14例、筛预和对侧额窦后壁1例、蝶窦4例,瘘口0.8~2.5cm,搔刮创面后用生物胶肌浆填塞瘘口,覆盖筋膜,再填塞鼻腔填充物。结果19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一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中出现局限性脑膜炎1例、局部真菌感染1例。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向登 《深圳医学》1997,10(1):25-25
近同年结核病发率有上升超势,我院于1993年开始在门诊对108例声嘶患者作纤维喉镜检查,可疑者行为活检,胸片、癌涂片、,PPD试验检查,最后确诊为咽喉结核者4例,占总病例数的3.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3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采用电钻磨除泪囊内侧壁骨质,切开泪囊,向后翻开泪囊黏膜瓣膜,用明胶海绵将其与鼻腔外侧黏膜瓣共同固定,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26例(31眼)中治愈25眼(80.6%),好转6眼(19.4%).[结论]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其手术效果佳,且避免了面部瘢痕,更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2型3期(97海口标准)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回顾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2年以上,治愈99例(7 7.9%),好转26例(20.4%),无效2例(1.5%),术后复发12例(9.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纸样板破裂17侧,脑积液鼻漏1例,鼻中隔穿孔2例,鼻腔粘连13例.结论 稳定的麻醉配合、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合理的术后处理及定期鼻腔清理与术后疗效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我科2003年4月~2005年9月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尝试在鼻内镜下行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尝试一种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0月-2014年4月医治的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行关节融合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女3例,年龄分别为61、62、70岁,男1例71岁。4例患者均确诊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2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1-2w,并行膝关节融合术。手术采用原切口,取出假体,彻底冲洗,将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融入膝关节屈曲10°、外翻5°,1例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3例采用髌前(皮肤外)锁定钢板固定。一期缝合皮肤或肌瓣转移二期游离植皮。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术前、术后共4-6w)。结果 4例患者随访6月-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查CRP、WBC、USR均正常,膝关节在5-8月一期融合,手术肢体平均短缩4.5cm,患者跛行,无疼痛,能够室内日常生活。结论一期关节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安全、简便、效果可靠,适于伸膝装置受损、皮肤缺损较大、对肢体功能要求不高、全身情况差以及经济困难患者,但会遗留较大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