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苦参碱对胆碱酯酶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 (OM)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 ,胆碱酯酶 (ChE)的动态变化及与同期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其他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 4组 ;A组 31例 (静脉注射OM) ,B组 30例 (口服OM) ,C组 7例 (肌内注射OM) ,D组 30例 (一般护肝药物 ,不用OM)。定期检测血清ChE、ALB、PTA、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血清补体 1型受体 (sCR1)、红细胞黏附功能 (EIIAF)指标。结果 A、B、C 3组在治疗中ChE明显下降 ,治疗前中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0 0 2 3) ;同时在ChE数值及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0 1)。A、B、C 3组在治疗前中后 ,ALB、PTA随病情而变化 (P值均 >0 0 5 )。4组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 ,ChE的下降并不伴随肝功能的恶化。结论 OM制剂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中ChE明显下降 ,但反映肝脏实质功能的ALB、PTA等指标无改变 ,ALT、AST、TBiL好转。在OM治疗结束后 ,ChE迅速恢复正常。所以 ,ChE的下降并不表明病情的恶化 ,其机理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军人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部队官兵防治肝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 200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军队肝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军人肝病主要病因为感染性肝病、非感染性肝病和不明原因肝病.乙肝、丙肝和戊肝位于感染性肝病前3位,占79.6%;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非感染性肝病位于前3位,约占8%;不明原因肝病占4.6%.结论 防治部队官兵患肝病应做到:入伍重点筛查,定期体检发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嗜酒;适度体能训练;坚持合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监控重点人群体检,预防慢性肝病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1例血友病基础上发生的晚期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救治过程,探讨重型肝炎的治疗并分享成功经验。方法男性患者,28岁,治疗血友病期间感染急性乙型肝炎,起病5d即进入深昏迷。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给予积极综合内科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及本病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胆红素最高达552.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最低仅10.25%,颅脑CT显示沟回变浅,严重脑水肿,先后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经过积极生命支持、内科综合诊治,62d后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结论急性重型肝炎十分凶险,有其他基础疾病时治疗难度很大,在无条件行肝移植和血浆置换术的情况下,需要全面积极综合诊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8岁.四川来京务工40d,因发热、头痛、呕吐5 d,视物不清3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10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5.
6.
1HCV感染与实验室检测1.1抗HCV检测应由获准的第三代或第四代酶联免疫试验(EIA)进行(Ⅱ-2)。1.2标本经获准EIA方法检测阴性者可报告为抗HCV阴性,但须注意,血液透析或重叠感染HIV的患者可出现HCVRNA阳性,而抗HCV阴性(Ⅱ-2)。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耐受性差,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目前国内对老年人应用干扰素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75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I型(HIV-1)在肝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HIV/艾滋病(AIDS)病人发生肝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先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IV/AIDS病人肝组织病理切片中的HIV-p24抗原和HIV-1核酸。结果14例HIV/AIDS病人肝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均检测到HIV—p24抗原。所有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有HIVRNA阳性表达,其中4例标本的肝细胞浆内有HIVRNA表达。结论HIV-1可能在肝脏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复制表达,并引起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据报道,老年戊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为探讨老年戊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笔者对解放军第302医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戊肝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解放军第302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资料,研究对象为其中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者。结果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共1141例,细菌培养阳性者161例(占14.1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9例(61.49%),革兰阳性菌62例(38.51%)。阳性率前5位的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63例(39.13%)、葡萄球菌28例(17.39%)、肠球菌17例(10.56%)、链球菌17例(10.56%)和肺炎克雷伯菌14例(8.70%)。63例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者21例(33.33%);1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者2例(14.2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为1.0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7.07%;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依次为30.30%、28.28%、28.28%、26.26%、25.25%、26.26%和28.28%。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而对头孢菌素类如头孢西丁、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均为53.57%。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者(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为主,ESBL+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患者耐药的主要原因;革兰阳性球菌有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SBP应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