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组织细胞病(MH,简称恶组)是一种极罕见的侵袭性组织细胞病.现报道2例该病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单发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老年HCC患者(均为单发肝内病灶且肿瘤最大径<5 cm),均行立体定向放疗,放疗后1、3、6个月行肝脏增强MRI检查评价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局部稳定、局部进展)和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放射性胃肠炎、放射性肝病等)。 结果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1、3、6个月的HCC病灶均显著缩小(t=6.211、4.824、4.209,均P<0.01)。随访期内总有效率相对稳定,放疗后1、3、6个月的近期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8%、77.3%、72.7%。治疗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放射性胃肠炎,患者均能耐受。 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老年单发HCC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患者行腹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其中初诊者30例(宫颈良性病变1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癌治疗后58例.病灶根据病理检查、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3年.结果 30例初诊者中,PE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7/19,10/11和27/30(90.0%).58例治疗后患者中,11例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PET/CT诊断肿瘤复发、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11,47/47(100.0%)和57/58(98.3%).41例有肿瘤转移,PET/CT诊断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88.9%和90.9%;转移灶以盆腹腔淋巴结为主,39.0%有盆腔淋巴结转移,27.3%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ET/CT发现26.8%病灶直径<1.0cm.28.6%(22/77)的患者PET/CT发现腹腔外远处转移灶.1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16例PET/CT发现为肿瘤侵犯压迫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远处转移灶和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可使临床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 MM患者20例,均于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 诊断.结果 19例18F-FDG PET/CT检出阳性病灶(95.00%),SUV为2.81±0.98(1.30~6.00), 共检出病灶303处,其中PET有222处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73.27%),CT检出268处灶状溶骨性改变(88.45%).PET和CT同时检出的病灶为187处(61.72%);PET检出而同机CT未检出的病灶35处(11.55%);同机CT检出而PET未检出病灶81处(26.73%).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MM的诊断及评价全身累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内科的常见危重疾病之一。以往关于脑出血的研究大都关注于脑灰质的损伤和神经元的坏死,而对于脑白质损伤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血肿压迫和脑血流减少、血肿周边炎症反应、凝血酶和红细胞降解产物的神经毒性等方面来综述脑出血后脑白质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某市公安干警的健康变化情况,为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8和2009年某市公安干警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与2008年相比:高血压(χ2=15.07,P=0.000)、慢性咽炎(χ2=4.009,P=0.045)、高血糖(χ2=73.819,P=0.000)、乳腺增生(χ2=24.334,P=0.000)、前列腺增大(χ2=7.248,P=0.000)血脂异常(χ2=15.969,P=0.000)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血糖、乳腺增生、前列腺增大的检出率有明显升高(P<0.01)。超重(χ2=2.73,P=0.098)、肥胖(χ2=3.116,P=0.078)、视力不佳(χ2=0.441,P=0.507)、龋齿(χ2=0.794,P=0.373)、高尿酸血症(χ2=0.474,P=0.491)、脂肪肝(χ2=1.378,P=0.240)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某市公安干警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徐旭  吕鸣  李毅  郑晓燕  武楠  代志军  叶香华  吕军 《浙江医学》2020,42(13):1396-1400
文基于对陕西、浙江两省部分三甲医院前期调研,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实例,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肿瘤科放疗部门患者入院排程问题。该问题的核心是基于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设计一种最优的排程方法,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期间放疗前等待时间及患者来院次数,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者院内交叉感染概率。本文结合国内医疗实践提出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采用标准线性求解器CPLEX进行求解,数值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运筹学方法相比医院原有的手动排程方法效率更高,患者流失数量更少,并能够有效地识别制约服务效率提升的瓶颈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老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采用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30例(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保肝、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口服治疗(12.5 mg,1次/d)。6个月后观察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纤维化指标、凝血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静脉主干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PT(APTT)、PT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并无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PV、DSV、QPV、QSV、HA、PCⅢ、LN、CⅣ、PT、APTT、PT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DPV、DSV、QPV、QSV、HA、PCⅢ、LN、CⅣ、PT、APTT、PTA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9,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曲张患者明显增多、重度曲张患者明显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z=-2.277,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治疗,能显著提高老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肺癌骨转移病灶18F-FDG PET/CT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骨性和溶骨性骨转移癌18F-FDG摄取的差异,分析骨转移癌18F-FDG摄取与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肺癌骨转移的初诊患者60例,皆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转移灶的SUV,根据同机CT显示的密度改变确定骨转移灶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结果:PET/CT显像检出骨转移病灶392个,其中PET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的病灶为389个,18F-FDG摄取无明显增高而CT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3个,以上392个病灶均经临床随访证实。392个病灶中CT表现为溶骨性病灶201个(51.3%)、成骨性病灶75个(19.1%),骨密度无明显改变者116个(29.6%),这3组病灶的SUV分别为3.5±1.3、2.7±0.6、3.0±1.2,溶骨性骨转移癌的SUV高于后两者(P值均<0.01),而后两组间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0.05)。腺癌组、鳞癌组、大细胞癌组、小细胞癌组的骨转移灶的SUV分别为3.4±1.3、3.1±1.4、3.3±1.1、2.5±0.6,小细胞肺癌组骨转移癌的SUV低于肺腺癌及大细胞癌组(P值均<0.01),但与鳞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后3组骨转移癌的SU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PET对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机CT,溶骨性骨转移灶的18F-FDG摄取较成骨性转移灶的高,CT与PET对于肺癌骨转移灶的检出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