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 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DTI扫描,并用FSL软件进行分析,寻找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N组胼胝体、放射冠、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FA值降低;且PTN组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内囊、双侧外囊、穹窿、右侧上纵束同时存在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升高脑区仅局限于双侧内囊前支、左侧内囊后支、双侧上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PTN患者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502,P=0.001),左侧上纵束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6)。结论 丘脑、内囊MD值和RD值同向升高而不伴FA值降低可能是PTN的相对特征性DTI表现;左侧上纵束FA值和MD值对评估PTN患者疼痛水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照组仅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记录的疼痛程度分级、抑郁量表评分、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R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与之类似,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和HRS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人均日剂量为(45.62±5.17) mg/d,对照组人均日剂量为(62.18±4.37) mg/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进一步改善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并且可以降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颈椎牵引联合内服、外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敷进行治疗。治疗后,记录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状况(PPI)及颈部活动度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0,P=0.0422)。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PRI、PPI及颈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PRI、PPI及颈部活动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指麻木缓解时间及椎间孔挤压试验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颈椎牵引联合内服、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 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 MR扫描。先以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计算PTN组相对对照组的灰质体积(GMV)改变,以存在形态学差异的脑区为ROI,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测组间FC强度差异。结果 PTN组多个脑区存在广泛GMV萎缩,包括扣带回前部(ACC)和中部、右侧岛叶(Ins)、右侧第二躯体感觉区(S2)、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左侧运动前区及双侧颞叶,且右侧Ins/S2与ACC、前额叶内侧部、扣带回后部及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部FC普遍增强,右侧Ins/S2和ACC的FC强度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PTN患者脑内存在多维度结构和功能改变。右侧Ins/S2和ACC的FC增强可能作为评估PTN程度的较有效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检测颈椎源性疼痛(CSP)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 对45例CSP患者(患者组)和45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应用FSL软件中的TBSS方法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DTI数据集进行分析,探索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同时,将上述DTI参数与CSP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P患者胼胝体、前放射冠、左侧上纵束的FA值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同时,患者组的胼胝体、丘脑后辐射、内囊、前后及上放射冠、双侧上纵束均表现出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CSP患者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视觉模拟评分(VAS)呈线性负相关(r=-0.458,P<0.01),左侧上纵束的MD值与VAS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CSP患者部分白质纤维束呈现出FA值降低合并MD值和RD值同时升高,特定脑区的FA值和MD值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提示相应DTI参数可能成为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与健康人群双侧桥前池段三叉神经形态学参数(体积和横截面积)的差异,分析上述形态学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采用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和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扫描序列获取桥前池段颅神经和血管图像,并使用医学影像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软件(medical image processing,analysis,and visualization,MIPAV)测定三叉神经的体积和横截面积,将上述形态学参数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组疼痛侧三叉神经体积[(62.15±8.92) mm3]和横截面积[(3.90±0.57) mm2]明显小于非疼痛侧[体积:(80.93±10.01) mm3,横截面积:(5.05±0.63) mm2]和健康对照组[体积:(78.10±6.47)mm3,横截面积:(4.91±0.39) mm2;F体积=53.920,P=0.001;F横截面积=52.519,P=0.001],而非疼痛侧神经形态学参数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时,疼痛侧三叉神经横截面积(r=-0.643,P=0.001)和体积(r=-0.608,P=0.001)与VAS呈线性负相关,与病程仅有相关趋势。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组疼痛侧三叉神经的萎缩程度可能成为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的一项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