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张军 《光明中医》2016,(19):2833-2835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是内外合治颈椎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李懿 《河南中医》2016,(5):890-892
目的:观察蠲痹汤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蠲痹汤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0):1386-1387
目的:观察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收效满意,利于促进颈肩痛感的缓解,是中医内外合治颈椎病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内服外敷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根性疼痛及颈椎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6例采用补肾活血汤内服外敷治疗,牵引组36例采用颈腰椎牵引床予头颈部持续牵引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中药组及牵引组方法联合治疗。3组均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进行量化评分,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定颈椎功能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SF-MPQ量表PRI、VAS、PPI评分及ND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及牵引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内服外敷联合牵引疗法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能更好地缓解CSR症状,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PI、VAS以及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8,(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海荣  曹林忠 《新中医》2018,50(10):110-1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疼痛状况[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以及主要症状(颈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疼痛、上肢肌力下降)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5.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曲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评分、PP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肩部疼痛评分、颈部活动受限评分、颈部压痛评分、上肢麻木疼痛评分、上肢肌力下降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针刺法联合推拿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和中频脉冲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一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VAS评分。结果:一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颈部肌肉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提高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大耳白兔,采用低头干预使家兔颈椎退变失稳并注射瘀血使其诱发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运用masson染色法观察颈肌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颈肌组织横断面可见肌纤维部分萎缩,粗细不均,肌纤维变性区域内有增生结缔组织长入及瘢痕形成,且颈肌肌纤维数量及横截面积均明显减少。结论颈椎失衡及局部炎症可导致颈肌本身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而颈肌的异常又对颈椎静力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这可能是颈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8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5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可纠正颈源性眩晕患者颈椎曲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 选用大耳白兔,采用低头干预使家兔颈椎退变失稳并注射瘀血使其诱发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观察颈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对照组可见标本内大部分为蓝色细胞核,凋亡的棕黄色核亦可散分布于各肌纤维核中间.模型组于肌纤维内可发现集中成串的棕黄色凋亡细胞核.结论 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组织存在细胞凋亡,并受异常应力及炎症刺激等因素的影响,肌细胞凋亡被诱发加快.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颈三穴透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218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开口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针刺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情况。结果:2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有显著的差异意义。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并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