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进展。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行外科治疗的患者3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行药物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局部无窦道形成。术中出现血胸并发症1例,后经胸腔闭式引流消失,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d,恢复良好。术后结核未出现复发情况,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达4级肌力。药物化疗组术后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为一种辅助疗法,同时应进行有效的化疗,包括对病灶进行清除,并做好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减压矫形,确保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且适宜行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凸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微创、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群海  刘家矿 《光明中医》2012,27(6):1168-1169
目的 对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痛的病人,辨证分型施中药加局部理疗综合治疗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疗效.方法 分风湿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血瘀痹阻、阳虚痹阻、阴虚痹阻6型分治,并行中药熏洗、针灸等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恢复65.1%,有效32.2%,无效2.7%后经再次手术治疗.远期随访无一例加重.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确有疗效,对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增多。其中对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的椎体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不能完全重建脊柱稳定性,而采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则经常因为椎体骨质疏松而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我科于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32例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治疗13例,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钉板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3例,均为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部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行椎板间自体骨植骨.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复查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 ~16分,平均14.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1% ~92%,平均82%.复查X线片、CT显示骨性融合好,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发生.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可有效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并能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