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本文对4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平板心电图(TET)、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比较三者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在临床上疑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严重烧 伤后24h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方法:(1 )采用40%全身总体表面积(TBSA)Ⅲ°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检测NE刺激烧伤24h大 鼠脑组织含水量;(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烧伤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水平的变 化;(3)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E诱导脑组织VEGF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1) 烧伤大鼠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2)烧伤后2 4 h大鼠脑组织NE活性增加,而NE刺激后的烧伤大鼠,脑组织NE的活性增加显著;(3) NE刺 激剂量增大时,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增加明显,随NE刺 激剂量增大,烧伤后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NE可诱导严重烧 伤大鼠脑组织VEGF的蛋白表达,提示烧伤后NE水平增高是脑水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减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当以甲减性心脏病为主要临床表现时,易误诊为原发性心脏病变,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现报道1例原发性甲减被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心衰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早期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蛋白酷氨酸激酶(Pe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激动剂和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IP效能发挥通路中央PKC和PTK的关系。用TUNEL法检测I/R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IP早期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IP)第二保护穿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戎对调亡抑制基因bcl-2、bcl-xfl蛋白表达的调节。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1)IP+IR24h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中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24h组(P〈0.05-0.01);92)IP+IR24h组表达bcl-2、bcl-xl蛋白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特殊器械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包括抽吸导管、冠脉旋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冠脉血流储备测定(FFR)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特殊器械在各类冠心病患者的使用情况,观察使用最多的特殊器械在主要冠脉血管病变使用情况及特殊器械使用中发生慢血流、心包填塞及死亡情况.结果:特殊器械中抽吸导管使用率最高(62.5%),其余依次为IVUS(15.0%)、FFR(14.3%)、冠脉旋磨(6.4%)及IABP(1.8%);在使用率最高的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中,前降支病变使用率最高(42.4%),其余依次为右冠脉部位占38.1%、回旋支病变占18.6%、左主干病变占1.0%;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患者中4例发生慢血流情况,占特殊器械使用的(1.2%);冠脉旋磨中有1例发生心包填塞,占特殊器械使用的(0.3%).结论:在冠心病诊疗中有选择的开展特殊器械的应用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免疫相关的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树突状细胞(DC)是联系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耐受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综述了动脉壁中的DC亚群组成以及DC亚群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中的作用,包括摄取脂质、释放细胞因子和通过调控T细胞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总结了基于DC疫苗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n=8):术前给予生理盐水干预;血塞通治疗组(X,n=8):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60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3天;假手术组(S,n=8):术前处理同MIR组.MIR和X组大鼠在结扎左前降支30分钟后行再灌注240分钟.S组所有操作同MIR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于缺血再灌注240分钟采血,S组取相同时点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结果 与X组和S组比较,M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01),MDA、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S组比较,X组血清SOD、MD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cTnI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塞通可能通过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HDP)是近年来较新型的开放式呼吸器,具有氧合作用好、增加通气等特点,可弥补单纯高频通气时CO_2潴留,同时又避免了COPD病人采用膈肌起搏器治疗时的急救功能不足。本文通过20例COPD患者经HDP治疗前后的FVC(用力肺活量)、FEV_1(第一秒时间肺活量)、PaO_2(动脉血氧分压)及PaCO_2(二氧化碳分压)观察以探讨HDP对COPD病人通气和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