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观测甲酰化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FPR)在人恶性胶质瘤原代培养瘤细胞的表达和功能活性.方法 组织块培养和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并进行鉴定,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台盼蓝排染实验结合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夹心吸附分析(ELISA)等方法观测培养细胞FPR的表达和定位、FPR配体fMLF活化FPR后细胞增殖以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结果 部分胶质瘤原代培养细胞可见FPR表达,主要呈线性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膜;FPR阳性细胞对fMLF的刺激具有反应性,表现为细胞增殖速率加快,VEGF分泌量显著增加.结论 部分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存在功能性FPR表达,并可促进瘤细胞增殖和VEGF的产生,在胶质瘤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甲酰肽受体(formylpeptide receptor,FPR)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裸鼠脑原位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探讨FPR在恶性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U87细胞,以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制作U87裸鼠脑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测FPR在U87细胞和移植瘤组织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在U87细胞裸鼠脑移植瘤上的表达。结果培养的U87细胞及其原位移植瘤组织均可见FPR表达,定位于瘤细胞胞膜,VEGF阳性着色主要位于胞质,两者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裸鼠脑原位移植瘤组织存在FPR表达,与VEGF的产生密切相关,在胶质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21世纪后,不孕不育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3大疾病。据资料显示,我国已婚育龄夫妇中患不孕不育症的占8%~10%,并有升高趋势。近年来,部队已婚官兵不孕不育率也有明显升高。关注和做好官兵生殖健康维护,帮助其走出不孕不育阴影,既是保持官兵思想稳定,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基本国策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最初只用于妊娠49天内的早孕引产,随着米非司酮的普遍应用,其应用指征日渐广泛。既往妊娠10~15周采用钳刮术技术难度高、损伤大、并发症多,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5周妊娠,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0~15周88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依据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特殊性,按照不同应急医学救援任务抽组、组合不同医学救援模块,进行应急医学救援力量的模块化编组是提高军队医院以一种体系、应对多种任务能力的较好方法。本文对军队医院应急医学救援的模块化编组可行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诺帝对人恶性胶质瘤裸鼠原位移植瘤甲酰化肽受体(F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抗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治疗意义。方法脑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复制人U87胶质母细胞瘤裸鼠脑原位移植瘤模型,接种7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诺帝治疗组,诺帝治疗组按27mg/kg行腹腔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处理前后动物生存、移植瘤生长状态以及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FPR、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诺帝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040±0.263)mm3、(0.880±0.212)mm3和(0.195±0.054)mm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抑瘤率为81.25%。三组FPR表达分别为(57.473±3.072)、(54.332±1.298)和(40.499±2.216),三组VEGF定量测定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分别为(154.763±4.635)、(149.139±1.494)和(133.784±5.143),治疗组FPR、VEGF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诺帝能降低FPR和VEGF表达了可能是抗胶质瘤血管生成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