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AIDS脑部病变CT和MRI表现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AIDS患者脑部病变影像特征,对比和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AID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将CT和MRI进行对照研究。结景(1)本组脑萎缩占78.7%;2.病变绝大部分为多发,多见“三多”征象,以顶额叶居多,占43.6%,大部分同时累及皮髓质,平扫大多呈兜片状,占位效应相对较轻,增强后大部分呈环状强化;(3)AIDS患者脑部病变在MRI上可呈现多种颇具特征的征象,如圈套征、搭桥征等;(4)病变大多呈CT低密度,MRI大多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弓形体脑病居多;(5)MRI平扫在阳性病例捡出、病变数目显示均多于CT平扫,所能观察到的征象也明显多于CT。结论(1)脑萎缩为AIDS脑部病变最早最多见的影像改变,主要源自HIV感染所致;(2)脑内多发、多部位、多种形态并存的“三多”征象,在AIDs脑部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对AIDS脑部病变MRI检查明显优于CT,Flair像应作为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脑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7例脑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形态、边界、大小、密度及灶周水肿.结果 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1例.病灶数目共51个,位于额顶叶占66.6%(34/51),位脑皮层区占73.1%(37/51);病灶0.5~5.0 cm直径大小,CT平扫呈结节状或团块状高或稍高密度占86.3%(44/51),边缘粗糙,增强后大多呈环状强化,小病灶可呈结节样强化;MRI的T1WI平扫病灶大多呈稍高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黑洞"或"煤饼"样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表现与CT相仿,但强化的灰阶对比度高于CT;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灶周均有水肿表现,常呈现"烘托效应";肝脑肺"三联征"占70.6%(12/17);CT综合MRI并以灰阶高低统一描述,则有"两等和(或)两高两低"征象.结论 脑泡状棘球蚴病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联合应用和综合评价对该病具很高的诊断价值,流行病学及相关免疫学检查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肾结核的CT表现。CT表现:1.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脓腔;2.肾盂、输尿管壁增厚;3.肾积水、肾皮质变薄、肾功能损害;4.斑点状、线状钙化;结论:CT对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影像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