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用DSA参数性成像评价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前后脑灌注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筛选单侧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狭窄率均在75%以上.术前术后分别行双侧颈动脉后前位造影,成像相关参数术前术后一致.用自行开发的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处理,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D分别选在脑组织,颈内动脉及静脉窦的上矢状窦区,求得时间-灰度曲线,从此曲线上分别提取支架侧颈动脉术前术后脑组织的最大灰度值,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o time,MTT),对比剂峰值出现的时间,对比剂的达峰时间及对比剂变化的最大斜率值以及脑循环时间.成像速度为7.5帧/s.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狭窄侧脑组织感兴趣区内对比剂峰值、时间-灰度曲线的最大斜率值、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脑循环时间术前分别为108.20±5.58、1.23±0.37、(4.78±0.24)s、(8.20±0.42)s、(4.92±1.03)s,术后分别为114.20±7.58、2.01±0.36、(4.14±0.40)s、(3.55±0.56)s,(4.18±0.89)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7、8.00、0.21、10.12、10.12、4.14,P值均<0.05).感兴趣区峰值出现时间术前(5.39±0.24)s,术后(5.37±0.78)s,术前术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值0.21,P值均>0.05).结论 DSA参数性成像技术术前术后所得参数变化能够反映出术前术后脑灌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