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附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临床上罕见,容易引起误诊,为了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我们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探讨。1材料与方法本组8例中,男6例,女2,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1岁。右侧7例,左侧1例,5例以上腹部不适,腰区疼痛就诊,病程1个月至1年不等,3例无明显症状,查体发现。8例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8例均行CT平扫,采用GE Prospeed全身螺旋CT扫描机,矩阵512×512,视野35cm×35cm,f层厚、层间距为5mm,120kV,200~400mA,扫描时间1s,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对比剂选安射力100ml,注射流率2·5ml/s。4例行MR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 9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10 mm×15 mm×20 mm~50 mm×50 mm×60 mm不等,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其内无钙化或骨化,5例伴有完整的硬化环,环壁厚薄较均匀.6例有膨胀性改变,3例无膨胀性改变.4例同时行MR检查,2例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均匀;2例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周围示低信号的硬化环.9例均无骨膜反应,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对典型病例,可以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联合CT检查对混合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85例混合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51例, 年龄为(52.37±7.48)岁。患者入院后均进行MRI和CT检查。用χ2检验比较MRI、CT和MRI联合CT检查3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MRI联合CT检查检出率为98.82%(84/85), 明显高于MRI的90.59%(77/85)和CT的88.24%(75/85)(均P<0.05);MRI、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联合检查用于混合型HAML的临床诊断, 检出率较高, 诊断效能较好, 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报道了1例经病理证实的呈侵蚀性生长的巨大马尾神经鞘瘤患者, 发现其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瘤体巨大、沿椎管呈纵向生长且伴多椎体及附件骨质侵蚀性破坏, 不经椎间孔延伸。这些特点或许与马尾神经鞘瘤起源及其行径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MHz,关节制动时间10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0%(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过手术证实的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 I表现。结果病变发生于股骨上端6例,胫骨上端2例。病变在X线平片上呈溶冰样破坏,边界不清,部分有轻度硬化边。在CT上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CT值在34~45 HU左右,而MR I图像上则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周围软组织改变更清楚。结论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各种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明显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眶内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外伤后眶内壁极易骨折,有时被忽视,CT是检出眶内壁骨折的最佳影像方法。我们通过78例眶内壁骨折的CT扫描,探讨眶内壁骨折的CT表现。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2 0 0 2 -0 1~2 0 0 3 -0 7,外伤后行CT检查发现眶内壁骨折78例,其中单侧74例,双侧4例。男5 8例,女2 0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过手术证实的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病变发生于股骨上端6例。胫骨上端2例。病变在X线平片上呈溶冰样破坏,.边界不清,部分有轻度硬化边,在CT上其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CT值在34-45HU左右,而MRI图象上则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周围软组织改变更清楚。结论: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但通过各种影像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明显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MR检查方案。方法 对30名志愿者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行改良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XL) T1W、FSE-XL T2W、FSE-XL T2W+迭代分解水和脂肪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IDEAL)、短时反转恢复(STIR)及矢状位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IDEAL序列扫描。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序列斜冠状位图像中腓总神经/股二头肌的CNR,对比分析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评分;分析矢状位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 斜冠状位FSE-XL T1W、FSE-XL T2W、STIR、FSE-XL T2W+IDEAL序列图像的CNR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7,P<0.01),FSE-XL T1W、FSE-XL T2W与STIR和FSE-XL T2W+IDEA序列图像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序列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942),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E-XL T2W+IDEAL与STIR序列图像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均为100%。结论 MRI可较好地显示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推荐采用斜冠状位FSE-XL T2W+IDEAL及矢状位3D FSPGR+IDEAL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3.0T MR动态增强成像(MR 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50例,前列腺增生30例,均行DCE-MRI与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DCE-MRI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并分析两者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比较DCE-MRI与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32例为前列腺癌,18例为中央区癌。前列腺癌Tmax为(69068.34±18005)ms、MSI为(216.02±43.24)、SER为(1 2 2.0 5±1 7.3 4)。前列腺增生Tmax为(83012.56±24352.19)ms、MSI为(1 8 7.2 6±2 9.3 5)、SER为(108.37±11.98)。前列腺癌Tmax早于前列腺增生、MSI、SER较前列腺增生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62.00%、特异度90.00%及准确度82.00%;T2W1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71.00%、特异度84.00%及准确度76.00%。两者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与DWI均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在前列腺病变中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