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保护生理性硬膜外脂肪,防止硬膜运擦伤撕裂致脑脊液漏,预防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方法:改良椎板间开窗方法,将神经剥离器和神经根拉钩距头端6-7mm处,制成扁椭圆形结构,保护硬膜外脂肪免受器械损伤。结果: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窗142次完整保护硬膜外脂肪118例124次,失败18次,无脑脊液漏发生。术后患者腰腿疼痛均有明显减轻,63例随访3月-2.6年,平均1.4年,残余腰痛及肢体发凉11例。原有根性损害恢复不全6例。残余髓核突出再手术3例。结论:改良推板间开窗方法,用特制器械对硬膜外脂肪进行保护,大部分患者可完整保护生理性硬膜外脂肪,预防硬膜囊裸露、擦伤、撕裂甚至脑脊液漏,预防和减轻推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致医源性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2.
股部假性动脉瘤伴感染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部假性动脉瘤伴感染的原因,部位,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股部假性动脉瘤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原因有局部蜂窝织炎4例,开放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并针道感染2例,医源性穿刺损伤2例,股动脉毒品注射8例。病变部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2例,股浅动脉7例。股深动脉2例,股总动脉3例,旋股外侧动脉总干,胫后动脉分支各1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切除假性瘤壁,10例行动脉重建,6例直接结扎或缝扎分支动脉。结论:外伤特别是毒品注射易导致股动脉主干假性动脉瘤伴感染,动脉造影可确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主干动脉需需行动脉重建。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1998年2月-2004年8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截瘫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术者204例,近期并发症34例51例次,发生率为25.0%。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随访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术后发生感染1例;脑脊液漏7例;气胸8例;血气胸2例;肋间神经损伤5例;腰神经根损伤2例;脊髓损伤加重2例;生殖股神经损伤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术侧肢体皮温升高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半个月内复查X线片示:脊柱侧凸畸形3例,后凸畸形5例。占4.0%。84例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5年。其中慢性腰背痛7例,脊柱后凸畸形6例,侧凸畸形5例。无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胸腰椎前路减压操作技术、减轻术中创伤、恰当合理的康复指导,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根性损害的定位错误直接关系手术效果,方法:在分例诊断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病例中,术前8例采用了CT椎间隙切层扫描或椎间隙切层加椎体切层扫描,并作了影像学特征比较,结果:CT扫描示椎间肋突条形或椭圆形向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内外侧突出,椎管内神经根,硬膜囊和脂肪垫之间关系在多正常,椎间隙上缘或上缘4-5mm切层最易发现椎间孔外侧椎间盘突出,结论:CT检查具无创和定位准  相似文献   
5.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相似文献   
6.
康建平  王清  侯宗亮 《四川医学》2005,26(11):1221-1223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减压、固定失败的病例再手术行前路减压及固定,根据患者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Cobb s角等比较。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椎管侵占程度从平均28%降到6%;Cobb’s角从平均19°降到8°;Frankel分级均升高1~3级。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失败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指针的情况下,选择前路再手术可以彻底减压,纠正畸形,有利于瘫痪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1岁,因右膝包块14年、穿破流脓不愈2年,于85年11月19日入院。病员7岁时发现右膝内侧有一指头大小包块,活动,稍硬,疼痛不剧,膝关节活动正常。10多年来包块长大,不明显,入院前2年右膝撞伤后包块逐渐长大,右膝肿胀,轻微疼痛,于当地行包块切除。术后一月切口处发红,并在膝前又长多数软结节,逐长大穿破,溃烂,经久不愈入本院治疗。检查:右膝有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的结节约蚕豆大小,部分顶部皮肤溃破形成窦口,周围皮肤呈紫黑色,界限清楚,压痛轻,中等硬度活动,已穿破的与皮肤紧密粘连,压窦口下结节,有褐黄色血性分泌物溢出,膝关节活动正常,浮髌(-),无明显肌萎缩。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7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3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结果37例患者采用Vertex系统固定30例,Axis系统固定7例。寰枢椎完全复位32例,大部分复位5例。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0例次。寰椎和枢椎各置钉74枚,寰椎后弓打孔置钉时5例5处寰椎后弓断裂和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侧块置钉。枢椎置钉时椎动脉损伤2例(早期病例)。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瘫痪加重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齿状突骨折愈合30例,畸形愈合7例;寰枢区后表面植骨融合37例,枕寰区后表面有骨痂形成2例。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保护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克服椎板开窗法与半椎板切除术后带来的硬膜粘连及脊椎失稳。方法:对100例CT片测得L5椎管矢状径与横径,关节突间内径。从解剖上选择本手术的适应症,行合页式开启L5半椎板并行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然后完整地复位堆管后壁治疗12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骨性结构保持完整,是一种保护脊柱稳定及防止硬膜粘连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从1998年1-7月,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例中,缺乏神经报损害体征12例(13.3%),男7例,女5例;年龄对一58岁,平均对岁。病程5月一23年,平均6.4年。腰部外伤史7例(58.3%)。临床表现:12例均有腿痛,其中双侧同时或先后疼痛3例。腰痛11例。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9例,脊柱向健侧凸4例。棘突分压痛7例。直腿抬高实验阳性7例,均有腰部前屈受限,前屈时疼痛加重,均无肛周、会阴等马尾神经支配区和下肢肌力、感觉以及困反射改变。影像学检查:脊髓造影均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所显示形态,造影剂充盈缺损于椎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