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t-PA溶栓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猴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该模型中的溶栓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只成年食蟹猴,术前做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行介入法于大脑中动脉注入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MCAo);再经介入血管造影和CT灌注扫描证明栓塞成功,术后30mic颈内动脉t-PA灌注溶栓,术后2h再次做CT灌注扫描和(或)介入血管造影确认溶栓成功,术后14天连续观察行为学表现。结果21只实验动物中,3只手术前发现病变,未行手术(占14.3%)。18只进行手术的动物中,共有17只DSA及CT灌注扫描证实栓塞成功,成功率94.4%,1只栓塞后介入血管造影及CT灌注扫描均未发现明显缺血,动物麻醉复苏后无脑缺血的行为学表现,占5.6%。17只栓塞成功的动物中13只发现明显血管闭塞、消失(占76.5%),4只表现为部分血管分支显影不良(占23.5%),1只由于栓塞体积过大死亡,1只手术后因穿刺部位出血而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1.1%。将栓塞术成功并存活的15只动物随机分成两组,8只作为假治疗组;7只为溶栓组,其中1只由于溶栓后颅内出血死亡,溶栓后死亡率为14.3%。MCAo后CT灌注扫描可见缺血区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增高,和对侧相同区域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1)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制作猴脑缺血模型,手术创伤小,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增加手术的稳定性;(2)t-PA溶栓治疗脑缺血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