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护理人员24h面对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患者和家属,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汉中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006年9月-2008年3月在陕西省汉中市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的维持治疗者(以下简称治疗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滥用情况、性行为、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功能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20例,其中男10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5∶1;年龄20-54(32.18±s5.26)a;初中(65.00%)文化者占多数;未婚/离异(60.00%)者占比例较高;待业或无业者高达70.00%;共用针具的比例由治疗前39.17%降至治疗后10.00%;安全套的使用率由治疗前的20.83%提升至30.00%;犯罪率由治疗前的16.66%降至5.00%;过去一个月内与毒友的交往从治疗前的35次减至6次;90.00%的治疗者认为和家人关系紧张而治疗后只有64.16%;有固定工作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7.50%增加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改变治疗者注射毒品等高危险行为,提高安全性行为,减少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功能得到改善,就业率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左心功能(EF)的变化。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但门冬胰岛素30对PPG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FP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及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拟在调查DRD2基因的变异与SZ发病的相关性.探讨精神分裂症(SZ)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C957T(rs6277)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发现rs6277与SZ具有相关性,T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8,95%CI=1.03~2.43,P=0.034).方法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了421个SZ患者和403个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对DRD2基因的rs6277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进行了该位点与疾病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多巴胺功能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DRD2在多巴胺信号传递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DRD2基因可能与SZ的发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提示C957T的T等位基因可能在SZ的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支持DRD2基因与SZ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质粒消除方法及消除效果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质粒消除方法的消除效果。方法:分别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紫外线处理大肠埃希菌,将电泳检测质粒消除菌株PCR扩增检测Ⅰ类整合子,检测Ⅰ类整合子存在情况,并检测未检出Ⅰ类整合子的菌株质粒是否恢复。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消除率为27%,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消除率7%,紫外线消除率为0。结论:同一菌株的质粒对不同消除剂敏感性不同,同种质粒消除方法对不同的菌株质粒消除效果不同;质粒消除试验后的菌液需接种平板排除未消除菌株的影响;判断质粒是否消除应该用灵敏度高的PCR法检测质粒上的特异性片断或通过检测质粒决定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正常人群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携带率,并进行方法评价.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鼻咽拭子中Nm DNA,并与传统的培养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结果]正常人群999份鼻咽拭子中Nm DNA检出率为8.41%,嵌合荧光PCR法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100%,阳性预测值(PPV)为13.09%,阴性预测值(NPV)为100%,检出限为250 cfu/m,荧光PCR方法检出的时间为0.5 d.而培养法,阳性结果需要3~4 d,阴性结果2 d. [结论]嵌合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灵敏、特异的特点,特别适合正常人群的带菌率调查,也可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脑干功能的特征.方法 对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应用美国Nicolet Brova脑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指标评价,并记录随访3个月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的比值和Ⅴ/Ⅰ波幅的比值等指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入组时患者组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的比值和Ⅴ/Ⅰ波幅的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组在随访期间ABR的主要指标Ⅲ-Ⅴ/Ⅰ-Ⅲ峰间潜伏期比值和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信息的脑干传导阶段无异常,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制无关.  相似文献   
9.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神经精神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甲旁低)患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的临床特点加认报道。方法 对原因不明,常规治疗无效的所谓“癫痫”和其它精神临床表现患者进行有关甲旁低的全面检查。结果 发现5例甲旁低患者中的特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低分别为3例和2例,经早期,合理治疗后,其神经精神临床表现恢复,结论 对原因不明,常规治疗无效的所谓“癫痫”和其它神经精神临床表现患者应做有关甲旁低的全面检查,以早期诊疗,争取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近2年内就诊于我院的麻痹性痴呆的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而青霉素驱梅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结论 就诊于精神科的麻痹性痴呆均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青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