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与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抑郁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性失调与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24例伴有严重焦虑障碍和21例不伴有严重焦虑障碍的重症抑郁症病人在入院治疗前及常规药物治疗后 ,分别同时应用功能失调状况评定量表“DAS”、HAMD抑郁量表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进行测评与对照研究。结果 :常规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严重程度(HAMD总分)明显减轻或消失 ,疗效显著(P<0.01)。但是认知功能改善存在较大差异。不伴焦虑的抑郁症在药物治疗后其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随着抑郁症状的减少也明显减轻 ,而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病人在药物治疗后 ,尽管抑郁症状已明显减少或消失 ,但其认知障碍依然存在。结论 :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病人 ,认知障碍更突出、顽固。因而在治疗过程中 ,必须将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 ,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疗效并能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87例分裂样精神病家系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分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结论 提示分裂样精神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初一学生在期中考试前一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和考试成绩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SCL-90总均分,强迫,精神病性,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考试成绩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SCL-90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高中二年级学生在考试前一周进行测定,将测验结果与考试成绩的关系作统计学处理,发现SCL-90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均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考试成绩有关,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精神科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患者抽搐明显减轻,无恐惧感。本研究观察不同静脉麻醉药在MECT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对象和方法对象60例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Ⅰ~Ⅱ级,其中男性31例、女性2  相似文献   
6.
Kraepelin和Bleuler称:与意志减退相一致的情感迟钝是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症状。而情感迟钝在躁狂症中的意义尚未有人进行专门的探讨,伴有情感迟钝的躁狂症是属于情感性障碍还是精神分裂症或是分裂情感性障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报告了伴有情感迟钝的躁狂症和没有情感迟钝的躁狂症的比较及伴有情感迟钝的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比较。方法:①以纽约市立医院精神科在22个月内所有465个连续入院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病人进行半定式检查。情感迟钝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和不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差异.方法 用家族史法对124例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和115例不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用多基因阈值理论估算遗传率和标准误.结果 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精神疾病患病率,一级亲属及一至三级亲属抑郁症患病率分别为9.64%、6.63%、1.86%,均显著高于不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均P<0.05);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44.51±1.01)%,显著高于不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u=5.46,P<0.01).结论 伴有和不伴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遗传效应之间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P与修正为SP两组病例之间在个性特征、急性期时间、症状的结构、疗效、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提示SFP和SP两组疾病存在异源性,并对提高SFP诊断的准确性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为治疗和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经常综合使用,本文复习的文献提示这两种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重要的需要解决的理论和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75例惊恐障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探讨。 结果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校正分离率为0 2 3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 ,一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率为 (79 17± 4 39) %。 结论 :惊恐障碍是具有一个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 ,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