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显微锁孔手术治疗脑干及其周围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显微锁孔手术应用于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外科治疗,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最佳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颞下锁孔人路、乳突后锁孔人路、枕下正中锁孔人路,以20m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脑干及其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6例例病人术后3d内均行MRI或DSA检查,肿瘤或动静脉畸形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成功夹闭。术中输血3例。并发脑脊液耳漏1例,硬膜下积液1例,1例术后持续昏迷40d苏醒,无死亡及感染病例。结论 锁孔人路微创技术处理脑干及其周围病变,因其手术创伤小,疗效佳,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前颞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以"锁孔"微创的理念,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损伤.方法采用耳前方颧弓向上直切口4 cm,铣开2.0~2.5 cm左右直径骨窗,经颞下行海绵窦、脑干、岩斜区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13例.结果6例岩斜区脑膜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脑干转移癌、颞底胶质瘤各1例均全切除,海绵窦脑膜瘤、脑桥胶质瘤各1例次全切除,脑桥病灶出血1例予AVM切除、血肿清除,海绵窦内血栓1例子全切除,大脑后动脉瘤1例予夹闭.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原入路修补后痊愈.2例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后遗有轻度偏瘫.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满足岩斜区、脑桥腹、侧方及海绵窦区的手术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钱志远  黄强 《中国肿瘤》2005,14(2):85-88
恶性胶质瘤是人体血管化程度最高的肿瘤,血管生成和增长在胶质瘤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恶性进展相关.内皮细胞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血管生成因子以及微环境的改变主要调控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组织重构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对正常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分子机制进一步了解,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将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脂、血尿酸(UA)水平,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数据统计系统,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处理。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甘油三酯(TG)及血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水平组(P<0.05),高血压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TG)和高尿酸血症(U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重视老年高血压人群血脂及血尿酸(UA)的检测,加强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UA)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新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的不断被发现,对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最终都将回到组织学水平.因此,先进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即组织芯片(tissue chip)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1].为更好地掌握这一实验技术,我们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尽量减少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制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孔”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以2cm左右的直切口,显微镜下使用微创技术切除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本组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锁孔”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优点:(1)手术入路损伤小,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2)显微镜下操作,可避免损伤神经根,硬脊膜;(3)止血满意彻底,防止术后出血粘连,减少复发;(4)病人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疤痕不明显。本手术适合绝大多数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细致的术前计划、术前、术中精确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理反应包括直接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均可破坏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1],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功能紊乱和结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