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抽动障碍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首次诊断为抽动障碍的 150 例 4~15 岁儿童青少年为抽动障碍组, 随机选取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同期就诊的年龄、性别匹配的 150 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 组的一般和临床资料。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估 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和行为状况,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 4.0 中文版(PedsQL)评估两组 的生活质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抽动障碍患儿 PedsQL 总分及各部分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抽 动障碍组患儿 PedsQL 的社会心理领域评分低于其生理领域评分,学校表现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抽动障碍患儿的 PedsQL 生理功能(生理领域) 评分与民主型教养方式(β=0.102,95%CI=0.009~0.196)、行为正常(β=0.094,95%CI=0.020~0.168)呈 正相关(P< 0.05);情感功能评分与平时体质良好(β=0.128,95%CI=0.006~0.250)、母亲文化程度为高 中(β=0.118,95%CI=0.018~0.217)或初中及以下(β=0.137,95%CI=0.038~0.236)、行为正常(β=0.170, 95%CI=0.087~0.253)呈 正 相 关(P< 0.05);社 交 功 能、社 会 心 理 领 域 评 分 均 与 行 为 正 常(β=0.106、 0.154;95%CI=0.039~0.172、0.091~0.217)呈正相关(P< 0.05);学校表现评分与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 及以下(β=-0.172,95%CI=-0.303~-0.041)呈负相关,与行为正常(β=0.246,95%CI=0.147~0.344)呈 正相关(P< 0.05);PedsQL 总分与轻度抽动障碍(β=0.062,95%CI=0.006~0.119)、行为正常(β=0.135, 95%CI=0.077~0.192)呈正相关(P< 0.05)。结论 抽动障碍患儿的学校表现差于健康儿童,抽动障碍 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其平时体质、教养方式、父母亲文化程度以及共患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 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静脉结节前缘为目标显露区的标志点,以开颅和显露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直径为2 cm的圆柱状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再缩小圆柱直径至1 cm进行微创化设计;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微创化前路径中包含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下端、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包含部分颈内动脉的体积为(41.57±2.38) mm3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60.64±2.13) 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经过部分颈静脉球、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副神经。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静脉结构体积分别为(2 168.00±12.90)mm3、(26.43±1.71)mm3和(780.32±18.74)mm3,均小于微创化前的(7 083.40±156.24)mm3、(130.24±1.88)mm3和(2 411.00±162.8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49、217.286、54.402, P值均<0.01)。结论 模拟手术路径中,操作方向和范围确定,可实现量化比较。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减少术中对骨性结构的磨除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其发病形式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后循环 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因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亟须制定统一 的临床影像诊断和分类诊断标准。本文就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和相关进展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虚拟现实建模基础上探讨Kawase入路显微解剖特征。 方法 15例尸体头颅CT和MRI影像数据用于构建颅底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以开颅和磨除岩骨的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圆柱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路径。观察和测量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 结果 Kawase入路路径1包含岩上窦,路径终点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处的脑桥,包含部分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路径2包含岩上窦、岩下窦和基底窦,之后于脑桥腹侧依次经过同侧三叉神经、同侧展神经、基底动脉、对侧展神经和对侧三叉神经,路径2终点为路径圆柱轴线与对侧三叉神经根的交点。路径2中所测手术路径、路径中骨性结构、脑干、动脉结构、静脉结构、岩浅大神经和同侧三叉神经体积均大于路径1中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操作方向1和2路径中包含颞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Kawase三角形成一个手术窗口,改变经过窗口的路径方向时,路径操作范围随之改变。经过颞骨颧突根部上缘的路径更有助于显露脑干腹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和评估本组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结果和血管造影结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有169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利用统计方法评价分析栓塞程度、临床结果、血管造影结果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169例患者中,共有166(98.2%)例患者(179枚宽颈动脉瘤)支架释放满意.术中即时造影显示101枚动脉瘤(56.4%)完全栓塞,55枚动脉瘤(30.7%)近全栓塞.接受血管造影随访患者共108例,平均随访时间8.1个月,造影显示95枚动脉瘤(79.8%)为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10.1%)为近全栓塞.166例患者中6例发生血栓(其中症状性血栓形成5例,无症状性血栓形成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1例.造影随访108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10枚动脉瘤)复发,均行二期栓塞,栓塞结果满意.结论 Enterprise支架对宽颈动脉瘤的辅助栓塞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栓塞率较高以及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 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 Fx 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 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中均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均不包含脑干、小脑、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枕髁方向路径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突方向手术路径包含部分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体积[(3 236.20±228.01) mm3 vs (3 306.00±248.23) mm3]及路径中舌下神经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枕髁方向路径中包含的骨性结构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大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而包含的静脉的体积小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4、56.526、140.580, P值均<0.01)。结论 远外侧入路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均有效显露舌下神经。经枕髁方向有助于显露小脑前下动脉;经颈静脉突方向有助于避开后组颅神经,但存在损伤颅内静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