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针钻一体穿刺结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并与40例常规内科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和远期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近期死亡率和远期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并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2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血管型梅毒5例,麻痹性痴呆15例,脊髓痨2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征配合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宁德地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生的诱因及特征,提出干预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5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宁德地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发,其中以饱餐酗酒为首发诱因,其次为地塞米松及解热镇痛药应用。38例周期性麻痹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宁德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及私人诊所在应用地塞米松或解热镇痛药时应把握适应证,以免诱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对周期性麻痹患者应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暴饮暴食,并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3-06共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中7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2例分别为慢肾、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相对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RP(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耳石复位法诊治的BPPV患者150例,主要对其中的97例PC-BPPV和29例HC-BPPV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PC-BPPV患者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HC-BPPV患者采取Banbecue翻滚法;对照组患者统一采取Epley耳石复位法。对余下的24例SC-BPPV患者也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的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个月的前庭功能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在BPPV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对于不同的半规管BPPV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对HC-BPPV采取Barbecue方案,对PC-BPPV及SC-BPPV采取改良后的Epley耳石复位法方案,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远志对AD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相关酶的影响。方法:Ap25—35海马注射制作AD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远志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8只。远志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lml/100g的剂量给药,每天1次,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检测泛素相关蛋白Ub、PGP9.5。结果:不同剂量的远志均能增加AD大鼠海马内的Ub、PGP9.5含量。结论:远志在(0.167g/mL-0.334g/mL)剂量范围内均有改善海马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寻求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将108侈4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4例,采取同样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遵医依从性差别。结果:干预前两组遵医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遵医依从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给予专业护理干预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利于血压的控制,预防重要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迟发神经病和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迟发神经精神病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神经精神病变的发生率为同期人院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人数的14.5%,患者可为重度中毒者,也可为长期轻中度有机磷中毒者,潜伏期平均21d,病程平均(12.1±6.1)个月。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OPIDP)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分别为肢体肌力减退、头颈部肌肉减退、感觉障碍、轻度肌肉萎缩等。慢性有机磷农药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COPIND)患者出现疲乏、嗜睡、焦虑、情绪不稳、抑郁、易怒等精神症状,甚至精神错乱症状。用B族维生素、泼尼松、理疗和针灸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全部病例完全康复。结论因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依据,临床上对有肌无力症状、周围神经症状、精神症状及植物神经障碍等的患者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并注意鉴别,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毒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神经一肌电图等检查可以作出诊断,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血流状态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VBI的176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行TCD探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6例VBI患者中VA、BA中至少有一条血管异常为115例,占65.34%,双侧PICA中至少有一条异常的为135例,占76.71%;VA、BA检查为正常面PICA异常的患者为46例,占26.14%;按5条血管中有一条异常的即计入异常,则TCD检查的阳性率为88.63%。结论 对患者进行TCD检查时,在能够检测出小脑后下动脉的前提下,常规检查小脑后下动脉对VBI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患者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早期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425例患者中,早期癫癎发作39例(9.18%);首次发作多出现于梗死发病1 d以内(46.15%);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43.59%)。37例患者经观察处理后癫癎发作终止或明显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5分、电解质紊乱显著增加早期癫癎发作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和心源性脑栓塞为早期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并不罕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经观察处理后可缓解;皮质部位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可增加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