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WHO)本周预测寨卡病毒很有可能继续在亚洲传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母亲子宫内感染寨卡病毒的婴儿表现出一系列异常,不仅仅是小头畸形。一项发表于JAMA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在巴西对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的母亲们所生的11名婴儿进行长达6个月随访,发现除了头围变小,婴儿们有一系列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金奥铭  潘岳松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2):1310-1313
真实世界研究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在真实临床实践中评估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随机对照试验以外临床疗效评价进行补充。然而,此类研究缺乏随机化,因此对混杂偏倚的控制尤为重要。倾向性评分法对多个混杂因素/协变量进行校正,是真实世界研究控制混杂因素的重要分析方法。本文介绍匹配法、分层法、协变量校正法和逆概率加权法这4种倾向性评分法,并阐述各自的优缺点。随后结合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特点,通过研究案例重点介绍倾向性评分法在脑血管病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三位死因和首要致残原因,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在此背景下,急需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针对脑血管病预防和诊疗的循证证据,从而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临床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增加,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开展的临...  相似文献   
5.
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或新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全球的临床试验数量逐渐增加,试验结果为阴性十分常见。当临床试验的主要结果为阴性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研究的失败,研究者还需要多方考虑以便从中找到潜在益处的线索。本文阐述了临床试验主要结局为阴性时需要考虑的12个要点,并以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indobufen versus aspir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INSURE)研究为例进行讨论,以期为后续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解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实效性临床试验(pragmatic clinical trials,PCT)作为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构成,在临床研究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然而,目前对PCT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的一些误区。因此,本文首先从PCT的概念、研究策划与设计、研究目的、常见的设计类型和核心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使读者全面和正确地认识PCT。其次,本文详述了PCT的使用范围、基本的统计分析原则与各类型试验设计的分析要求。最后,本文明确了此类研究的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样本量估计是临床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医师进行科研设计需关注的重 要问题之一。临床研究的样本量估计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主要观察指标的资料类型、效应值、变 异度、检验水平和把握度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设计中样本量估计的常见错误包括未经过计算直接 确定样本量、样本量估算方法与研究设计和主要观察指标不对应,参数设置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轻型缺血性卒中与TIA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 提取CHANCE和POINT试验所有的个体数据。这两项试验中,所有纳入患者在症状发作12 h (POINT)或24 h(CHANCE)以内随机接受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或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结局指标为3个 月时功能预后不良(mRS≥2),三等级定义卒中复发[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mRS≥2)、非致残性 卒中复发(mRS 0或1)、无卒中复发]。 结果 共10 0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来自CHANCE试验5132例(51.3%),来自POINT试验4881例 (48.7%);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4995例(49.9%),单用阿司匹林组5018例(50.1%)。氯吡格雷联 用阿司匹林组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的患者比例低于单用阿司匹林组(11.6% vs 12.6%,校正OR 0.82, 95%CI 0.72~0.94,P =0.005)。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组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复发(4.6% vs 6.1%, 校正OR 0.73,95%CI 0.61~0.87,P <0.001)、非致残性卒中复发(1.9% vs 3.0%,校正OR 0.62,95%CI 0.47~0.80,P <0.001)和卒中复发的整体致残性(校正cOR 0.70,95%CI 0.60~0.81,P <0.001)低于单 用阿司匹林组。 结论 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相比,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 患者3个月时功能预后,减少致残性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颅脑7T MRI相对于指南指导下3T MRI对多发性硬化(MS)病灶的检出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所有入组患者符合2017年修订版McDonald MS诊断标准。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在住院期间完成3T及7T颅脑MRI检查。3T及7T颅脑MRI检查序列均包括T1 WI、T2 WI和T2 FLAIR序列。分别对3T和7T MRI不同位置(皮层、近皮层、脑室旁、幕下及非典型位置病灶区域)及直径的病灶进行标记并测量,比较两种场强MRI对病灶不同位置及直径的检出差异。结果 共纳入12例诊断明确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平均年龄(32±4.4)岁,男性4例,女性8例。7T MRI共检出多发硬化病灶463个(病灶平均直径:7.2mm),3T MRI共检出多发性硬化病灶319个(病灶平均直径:8.8mm);在皮层、近皮层、脑室旁、幕下及非典型位置病灶区域,7T MRI检出病灶个数分别为14、66、194、28、161;3T MRI检出病灶个数分别为8、41、161、25、84;7T MRI病灶检出率比3T MR...  相似文献   
10.
<正>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首要的致残原因和第3位死亡原因,给我国卫生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降低卒中事件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几十年来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的发展过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介绍,以期为抗血小板药物在脑血管病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