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低温疗法是近年来急救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重症脑组织损伤。重点介绍了此项技术的应用机理、范围、实施步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此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重症脑损伤的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性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19例囊性胶质瘤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尽量将囊壁全部切除,全切困难者术后γ-刀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高颅压症状缓解明显,临床症状消失12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囊性胶质瘤多位于颞顶叶,发病年龄较年轻、易复发,多呈高度恶性,复发仍呈囊实性,显微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对照组(37例)仅采用培菲康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7%。结论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疾病时,采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和培菲康颗粒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33例,其中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18例,单纯静脉应用抗生素15例,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感染控制天数及费用的差异,并判断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内用药量和感染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及其中枢神经系统(CNS)毒副反应。结果: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比例为9/9(100%),治疗组18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糖含量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痊愈16例(88.9%),显效1例(5.6%);进步0例,无效1例(5.6%);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8 d,花费18 956.59元。对照组15例中痊愈8例(53.3%),显效4例(26.7%),进步1例(6.7%),无效2例(13.3%),其中死亡1例(6.7%);颅内感染痊愈(显效)时间平均24 d,花费25 481.38元。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u=2.15,P<0.05),用药时间和用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并很快恢复。 结论:万古霉素对大多数颅内感染的致病菌敏感,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无明显CNS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临床上磨除前床突后形成床突间隙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的前床突及床突间隙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果 (1)前床突是锥形骨性结构,其长、宽、厚分别为(9.39±1.23)mm、(12.25±2.40)mm、(5.29±1.21)mm。(2)床突间隙为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锥形空间,间隙基底部上、下、内、外侧边长度分别为(9.32±1.18)mm、(5.32±1.18)mm、(7.70±1.31)mm、(11.18±2.51)mm,间隙高为(10.05±1.40)±。床突间隙可以提供0.8-1.0cm^3的显露空间。(3)颈内动脉床突段位于颈内动脉上、下环之间,直径为(4.23±0.59)mm,长度为(2.84±1.06)mm。(4)前床突气化率为2/20。(5)Ⅱ、Ⅲ、Ⅳ、Ⅴ1、Ⅵ脑神经、颈内动脉床突段、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起始部紧贴前床突走行,其间隔以相应的硬膜层。结论 床突间隙增加了手术操作空间。颈内动脉床突段为海绵窦内结构。形成床突间隙时,注意对前床突毗邻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DNF修饰脂肪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移植GNDF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到模型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定期对大鼠进行旋转行为学测试,分别于移植后的2、4、6、8 w进行移植区免疫组化检测TH表达,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结果 ADSCs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有分泌的GDNF,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的第24、48、72、96小时分泌量分别为(533.424±204.177)、(692.431±162.044)、(1 367.893±102.876)、(1 952.201±109.690)pg/ml,未行基因转染的ADSCs培养上清液未检测到GDNF的分泌.GDNF-ADSCs组DN神经元存活率较模型组和单纯细胞移植组高,而且在第8周时观察到该组神经元存活率比前一时间点增高约10%.阿扑吗啡诱导大鼠旋转实验显示单纯ADSCs移植组较模型组旋转次数下降,而ADSCs-GDNF组的旋转次数较ADSCs组下降,6 w以后尤其显著(P<0.05).结论 移植GNDF修饰的脂肪间质干细胞到模型大鼠纹状体内能够成活,TH表达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增加,大鼠帕金森模型行为学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ICH)是指源于脑实质内血管的非创伤性自发出血,出血也可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占首次脑卒中的10%~15%,30 d病死率为35%~52%。ICH是由环境因素、多种致病高危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类极其复杂的疾病,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发生ICH时,由于脑结构的破坏,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  相似文献   
8.
应用脂质体将外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导入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大鼠脑内,力图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再生及修复的作用,促进损伤大鼠的形态功能恢复。结果显示基因转染后弥漫性轴突损伤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得到改善,额叶皮质组织神经丝蛋白表达增加,证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弥漫性轴突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及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21例达SimpsonⅠ、Ⅱ级切除,7例达Simpson Ⅲ级切除。术后偏瘫4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结论 改良的翼点入路适于切除蝶骨嵴内侧大型脑膜瘤,掌握处理侵犯视神经、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关键,但是对于明显侵犯颈内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肿瘤尚应考虑姑息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胱硫醚β合成酶 (CBS)基因 T2 7796 C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 P) ,对 5 9例脑卒中患者和 6 5例健康人 CBS基因 T2 7796 C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 C等位基因占 5 6 .8% ,T等位基因占 4 3.2 % ;正常对照组 C等位基因占 5 1.5 % ,T等位基因占 4 8.5 % ;CBS基因 T2 7796 C多态性位点与脑卒中无明显相关 (P>0 .0 5 )。脑卒中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3种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亦均无明显差异 ,其中 CC为 35 .6 %比 2 4 .6 % ;CT为 4 2 .4 %比 5 3.8% ;TT为2 2 .0 %比 2 1.5 % ;P>0 .0 5。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组间 C、T等位基因及 3种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也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CBS基因 T2 7796 C多态性位点与脑卒中无明显相关 ;T2 7796 C多态性位点与脑卒中的类型 (缺血性或出血性 )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