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超声在狭窄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在颈部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随访观察47例患者的15枚颈内动脉(ICA)支架、9枚锁骨下动脉(SCA)支架及26枚椎动脉(VA)支架术后1~12个月,观察狭窄血管处支架位置、支架内及远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支架内有无血栓及再狭窄等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支架置入术后超声示狭窄ICA、VA及SCA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内径分别由术前(2.90±0.76)mm、(2.0±0.38)mm及(4.00±1.46)mm增宽至术后的(4.20±1.78)mm、(3.4±0.51)mm、(6.15±0.98)mm;PSV分别由术前(115±15)cm/s、(181.4±32.5)cm/s、(257.67±66.41)cm/s减低至术后的(75±24)cm/s、(47.15±12.44)cm/s及(98.87±48.63)cm/s。随访中发现2例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狭窄,1例颈内动脉支架闭塞。结论超声是评价颈部动脉狭窄血管支架成形术后疗效的无创、安全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16个肿瘤结节行超声引导PMCT,一般先用60W、100s,然后30~40W、300~600s,直径≥3 cm的肿瘤一次多点凝固.结果治疗后肿瘤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内部血流信号消失或减少;增强CT检查9个肿瘤结节无强化,7个部分强化;治疗后4例活检治疗区肿瘤完全坏死;治疗后1个月5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症状减轻;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PMCT治疗周围型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门静脉、颈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静脉,颈动脉及下肢深静脉疾病患者63例,其中门静脉栓子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颈动脉狭窄28例,分别观察造影剂增强及血管充盈情况,并与增强CT及DSA对照.结果 15例门静脉瘤栓造影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增强,5例血栓无增强,表现为充盈缺损,颈动脉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发现21个造影前未发现的斑块,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分别为84.2%、94.7%,准确率分别为75.0%、82.0%.普通超声检查下肢下肢DVT的发现率为47%,超声造影后下肢下肢DVT的发现率为87%.患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分别为(56.76±11.24)8、(61.43±7.12)S,健侧造影剂出现达峰值时间为(42.46±7.28)S、(51.57±5.79)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低回声带宽度为(0.31±0.08)cm,健侧为(O.09±0.0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门静脉栓子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高了颈动脉斑块及静脉栓子的显示率,有助于动脉狭窄程度判断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373例实体瘤(肝癌、肺癌和骨肿瘤等)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饮食明显增加,生活质量、生存率提高,肿块缩小,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27例超声引导下活检肿瘤完全坏死。≤5cm肝癌治疗后有效率(CR PR)83.2%,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8.8%,68.5%,60.9%,38.6%,一次完全消融率60.9%。>5cm肝癌有效率(CR PR)61.9%,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67.8%,51.7%,39.8%,24.6%,一次完全消融率36.9%。微波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8.6%,71.4%,60.0%,42.9%;肺癌微波治疗有效率(CR PR)64.7%,一次完全消融67%;骨肿瘤微波治疗有效率(CR PR)100%,一次完全消融率64.7%,疼痛减轻或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肺和骨肿瘤等实体瘤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造影检查72例(92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了解超声造影时斑块回声有无增强及血管充盈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结果颈动脉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发现造影前未发现的斑块24个,并能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超声造影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82.0%。92个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后69个增强,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强回声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分别为89%、75%、70%和25%;斑块内造影剂到达时间迟于颈动脉(P〈0.05),达峰值时间较颈动脉延长(P〈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并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弥补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为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32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等变化。结果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检出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589例,异常率为21.6%。其中椎动脉起源异常6例,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高240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的管壁管腔结构、血管走行及椎动脉内的血流信号,从而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17例周围型肺癌的23个肿瘤结节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先用60W、100s,然后30~40W、300~600s,直径≥3cm的肿瘤一次多点凝固。结果 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结节均有缩小,内部血流信号消失(14个结节)或减少(9个结节);增强CT检查16个肿瘤结节无强化,7个部分强化;4例活检治疗区肿瘤完全坏死。微波消融治疗后1个月8例临床症状消失,9例症状减轻。15例随访6~47个月,平均23个月,9例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介入性超声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超声引导下,将特殊器械、药物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抽吸、活检,取得细胞或组织、注入药物等,达到诊断和局部治疗的目的。引流与注入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常人舌体部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旨在探讨规范化探查舌动脉血流参数方法和建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42例正常人进行舌深动脉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同一受试者采取坐位,仰卧位,并分别在吞咽前后测量。检测参数包括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仰卧位RI:0.79±0.06,坐位RI:0.83±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前RI:0.79±0.06,吞咽后RI:0.59±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前PSV:(30±5)cm/s,吞咽后PSV:(42±6)cm/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吞咽后舌动脉RI值明显减低,PSV明显升高,表明吞咽后舌肌完全放松,而后RI值又逐渐升高,PSV逐渐减低,约3~4s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结论建议舌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测量应选择于仰卧位,吞咽后(3.56±0.37)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内径(diameter of 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 of 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硬度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I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
结论 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