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化学预处理是继缺血预处理之后,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组织保护研究领域的新兴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化学预处理的概念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化学预处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小鼠模型的发生规律及特征。方法6-8周B10.RⅢ小鼠,用人源性IRBP肽161-180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注射于小鼠建立模型。观察小鼠眼部表现,小鼠眼球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炎症情况。结果 EAU小鼠视网膜炎症出现在第14-21天,表现为结膜充血,前房混浊,虹膜后粘连,眼底视网膜水肿充血。病理切片见玻璃体腔炎症细胞,视网膜水肿,各层结构紊乱,炎症浸润,血管周围炎,网膜内肉芽肿等。结论用IRBP161-180肽成功诱导B10.RⅢ鼠建立EAU模型,为人类葡萄膜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为雪旺细胞样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脂肪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为神经球,并对神经球进行鉴定;视黄酸?forskol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heregulin等诱导神经球为雪旺细胞样细胞,并对雪旺细胞样细胞的形态和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脂肪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单层贴壁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fibronectin,不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并能进行成脂和成骨分化?大鼠脂肪干细胞能被诱导为悬浮生长的神经球;神经球表达nestin,不表达fibronectin,并能进一步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雪旺细胞样细胞呈双极或三极,并表达雪旺细胞经典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和p75?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这种雪旺细胞样细胞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含有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内、外研究其表达,为进一步应用此重组质粒来研究电转、静脉、动脉注射或加入其它基因来增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等方法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ile muscular dystrohy,DMD)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用Not 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AX1,获得重组质粒pAMICDYS.然后将重组质粒pAMICDYS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细胞,通过逆转录-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最后将重组质粒pAMICDYS通过肌肉注射到DMD模型鼠胫前肌中,检测治疗肌肉的病理变化和micro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在体外得到了很好表达,体内研究表明microdystrophin基因在mdx鼠TA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而且减少了所治疗肌肉的核中移数量,证实了其对mdx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 该重组质粒的构建及体内、外得到成功表达,为下一步用该质粒进行电转、静脉、动脉注射或加入其它基因来增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来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肾脏弥漫性疾病的晚期表现 ,发病率较高 ,临床诊断以血、尿生化测定及临床综合判断为主 ,二维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EI)技术为近年我国开展的新技术 ,使以往探测不到的低速血流和微血管显示的血管连续好〔1,2〕,使肾内血管树可以清晰显示 ,特别是血流多普勒的诊断可以测出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情况 ,使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更加完善、直观、简捷和快速。本院从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应用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治疗慢性肾衰竭 ,并对肾动脉血流参数范围做了探索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26例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研究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描述各种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结果 2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17例MRI有异常表现.其中脑膜血管型梅毒7例,主要表现为脑部多发的缺血灶、梗死灶,少数表现为脑炎样改变;麻痹性痴呆6例,主要表现为额、颞叶萎缩,少数伴有脑缺血灶、颗粒性室管膜炎及海马硬化;脊髓膜血管梅毒3例,主要表现为下颈段至下胸段脊髓轻度肿胀,其内可见多发的缺血灶;脊髓痨1例,其脑部MRI表现为缺血灶.9例患者MRI表现正常,其中脑膜型梅毒4例,脊髓痨5例.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研究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又分为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亚组。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1次/d×14 d,对照组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注射1次/d×14d,用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肾动脉血流参数,并同时检查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血小板(pt)及纤维蛋白原(Fg)及临床症状(食欲、睡眠、出血、尿量)。结果 治疗组除尿毒症期亚组外代偿期和氮质血症期亚组临床自觉症状,食欲、睡眠、尿量明显改善,Ccr上升10ml/min,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肾动脉血流信号增加,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下降(<0.75),总有效率为83%;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为25%。结论 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抗凝、改善肾动脉血流参数之功效,且副作用少。彩色多普勒肾动脉血流分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检测提供了信息,为临床医生判定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Wnt信号通路是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通路,建立Wnt信号通路细胞模型对于研究该通路有重要意义。 目的:以Wnt3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构建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经典Wnt信号通路对β-连环素蛋白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方法:将扩增真核表达质粒pgk-Wnt3a-pcDNA3.0进行酶切鉴定。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质粒pgk-Wnt3a-pcDNA3.0和对照质粒pgk-neo-pcDNA3.0转染入胸腺激酶缺陷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挑出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表达产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3a对鼠胸腺激酶缺陷细胞β-catenin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Wnt3a质粒经过酶切鉴定证明所扩增的质粒为目的质粒。经过G418筛选3周后,挑选10个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进行RT-PCR检测,可见在L-Wnt3a细胞的cDNA产生1条长度为320 bp亮带,表明扩增产物为所需要的目的片段,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后有Wnt3a在mRNA转录水平表达。转染对照质粒的胸腺激酶缺陷细胞cDNA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免疫荧光检测可见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后细胞浆中有Wnt3a蛋白表达,转染对照质粒组无表达。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核中可见明亮的红色荧光,提示β-连环素蛋白在胸腺激酶缺陷细胞-Wnt3a细胞聚集并进入细胞核中。转染对照质粒的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浆未见有明显β-连环素蛋白着色,细胞核中无β-连环素蛋白的聚集。构建了能够持续激活Wnt信号通路的体外细胞模型,真核表达Wnt3a质粒转染胸腺激酶缺陷细胞能够获得稳定表达,促进胸腺激酶缺陷细胞浆中β-连环素蛋白向细胞核转移。  相似文献   
9.
化学预处理是继缺血预处理之后,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组织保护研究领域的新兴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化学预处理的概念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化学预处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间隔时间多次化学性缺氧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分析对照组(A组)、3-硝基丙酸(3-NPA)连续给药组(B组)、3-NPA间隔给药组(C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B组较A、C组有显著增加(均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Bcl-2蛋白免疫反应强度C组较A、B组增强非常显著(均P<0.001),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多次应用小剂量3-NPA可使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间隔多次应用小剂量3-NPA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