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此理论指导教师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习过程最优化,达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蛋白水平探讨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冰冻切片上检测Kir4.1和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和定位。结果:Kir4.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色素上皮细胞和无色素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内层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免疫活性较强,免疫双标显示Kir4.1蛋白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重叠分布,Kir4.1蛋白免疫活性在睫状体的扁平部和睫状突上无明显差异。Kir7.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和睫状肌,与特异性标记睫状上皮的Ezrin蛋白双标显示Kir7.1分布在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其免疫活性在睫状突强表达,在睫状体扁平部弱表达。结论:Kir4.1和Kir7.1均分布于大鼠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可能与房水的生成有重要关系。睫状肌的Kir7.1分布,与调节睫状肌的舒缩、参与房水的排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图像数码化处理技术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诞生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在全国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1~3]我系通过与Motic公司的合作研究,研制开发了“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并于2004年投入使用,接待全国近70所高等医药院校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全国解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全国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资料。方法:全国范围内分层随机抽取了29所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对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科研情况及学校特殊岗位津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9个解剖学教研室中,部直属院校11所、省属重点院校5所与省属非重点院校13所。其中是博士点的11个(37.9%),硕士点16个(55.1%)。80.6%的被调查的教研室的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0%,各类院校的职称结构无差异;而教师学历结构中,部属院校明显优于省属院校(P<0.01)。各院校所授学生与本教研室教师之比(生师比)平均为(151.66±122.97),部直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与省属非重点院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教研室平均配有5名实验人员,平均每年用于购买尸体标本的经费为(6.69±5.89)万元。82.1%被调查的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人员享受了特殊岗位津贴。结论:解剖学教研室教学任务普遍过重,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教学经费的投入与教师的待遇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Kir2.1通道存在角膜的内皮细胞,参与膜静息膜电位的产生和跨膜转运,睫状体对房水的生成过程中K+的转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在蛋白水平探讨Kir2.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0~180 g,眼睛活动正常,外观正常,角膜透明、无损伤。②实验过程及评估:取正常Wistar大鼠眼球冰冻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大鼠睫状体的组织结构;在睫状体组织切片加入多克隆兔抗kir2.1一抗,再加Alexa Fluor羊抗兔IgG 555荧光二抗,用常规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 结果:①睫状体组织结构从外向内可分为7层,即睫状体上腔、睫状体肌层、基质层、玻璃膜、色素睫状上皮层、无色素睫状上皮层和内界膜层。②Kir2.1免疫活性分布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近房水侧的基底面的胞膜和胞浆中,睫状体的色素上皮细胞无免疫活性。 结论: Kir2.1分布于大鼠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的胞膜和胞浆中,可能与房水的生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郴州市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现状,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郴州市6所学校部分初中生作为检测对象,采用2007年WHO年龄别身高筛查生长迟滞,年龄别体质指数筛查消瘦,计算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参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计算各年龄组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结果 调查2 566人,生长迟滞率发生为4.36%,消瘦率为6.39%,超重率为9.63%,肥胖率为2.1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生长迟滞、消瘦发生率男女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郴州市初中学生的消瘦和肥胖的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仍需要重视生长迟滞及男生超重、肥胖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背景: 现有治疗手段不足以补充梗死心肌,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促使心肌和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区中心和周边移植胚胎干细胞后心肌组织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观察,于2007-03/2008-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梗死模型组、中心移植组、周边移植组,10只/组。胚胎干细胞-D3株(embryonic stem cells-D3, ES-D3)、布法罗大鼠肝细胞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提供。 方法:ES-D3细胞复苏后,以(2.0~5.0)× 107 L-1种植于培养瓶中,加入含布法罗大鼠肝细胞的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分化。除正常对照组外,余3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1周接受细胞移植,ES-D3细胞于移植前1 d进行BrdU标记,以胚胎干细胞培养基调整密度至1×109 L-1。中心移植组在梗死区选3个点,每点注入10 μL细胞悬液(含104个细胞)至心室壁内;周边移植组在梗死区周边选3个点同法注入等量细胞悬液。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布法罗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的ES-D3细胞,呈相对规则的巢状集落样生长,分化8 d即可见部分拟胚体出现自发的节律性收缩活动,心肌肌钙蛋白T免疫染色呈阳性,电镜下可见肌管、肌纤维等肌性结构,证实已分化为心肌细胞。周边移植组BrdU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而中心移植组呈阴性,进一步对BrdU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行双抗染色,可见心肌肌钙蛋白T呈阳性表达。移植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梗死模型组左室收缩、dp/dtmax均减小(P < 0.01),左室舒张末期压上升(P < 0.01),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均升高(P < 0.01)。与梗死模型组比较,中心移植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 > 0.05);周边移植组左室收缩压、±dp/dtmax均显著升高(P < 0.01),左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减小(P < 0.01),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梗死面积均显著减小(P < 0.01)。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于梗死周边区移植胚胎干细胞可以阻止心室重构、减少瘢痕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形态学课程,而实习课在教学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保证实习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更牢固的知识,一直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根据人体解剖学形态学的教学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安排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比例是1:1。增加实习课的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观察形态结构的机会。然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对遇到的问题创根问底。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被动,喜欢教师讲得越多越好。我们曾在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大班学生中进行了实习课因材施教法的…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系统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室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验教学当中,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和解决问题.此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载荷对C4~5椎间孔孔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1/2006-05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成人新鲜尸体颈椎标本10具(自愿捐献或家属同意),节段包括C3~T1,剔除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完整。分别测量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4种状态下,加压速度为5mm/min时,25,50,75,100,125和150N的分级轴向载荷加载于标本时C4~5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以及椎间孔面积的变化。结果:①轴向加载25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完整椎间盘、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标本[(57.26±17.65),(65.81±16.83),(75.37±17.75),(66.21±16.50)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②轴向加载50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7.13±17.64),(65.72±16.85),(75.35±17.75),(66.11±16.46)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③轴向加载75N时,上下径: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5.26±17.66),(64.80±16.85),(73.32±17.74),(65.21±16.48)mm2,P<0.05];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标本大于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标本(P<0.05)。④轴向加载100N时,上下径: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3.22±17.66),(63.81±16.83),(71.35±17.76),(65.27±16.46)mm2,P<0.05]。⑤轴向加载125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51.25±17.64),(62.82±16.83),(69.25±17.74),(65.25±16.43)mm2,P<0.05]。⑥椎间孔面积:轴向加载150N时,C4~5椎间孔面积椎间盘髓核摘除标本小于其他3组[(49.16±17.65),(61.84±16.86),(67.15±17.73),(65.24±16.42)mm2,P<0.05]结论: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4~5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