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1周后,以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及相关参数,将无阿司匹林反应低下者纳入A组,将有阿司匹林反应低下者纳入B组。将B组改为口服氯吡格雷,持续治疗1周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结果:A组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均高于就诊时,最大凝固时间、a角小于就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较就诊时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梗死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癫痫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皮质病变者38例(74.51%),皮质下病变者13例(25.49%);脑梗死后癫痫急性症状性发作22例(43.13%),其中继发全面性发作18例,部分性发作4例;迟发性癫痫29例(56.86%),其中继发全面发作14例,部分性发作15例;继发全面发作组病灶位于皮层处23例,皮层下9例;部分发作组病灶位于皮层处11例,皮层下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癫痫急性症状性发作以继发全面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部分发作及继发全面发作均以皮层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帕金森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113例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焦虑抑郁患者,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治疗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指标HAMD和SAS,SDS评分,焦虑指标和认知功能指标MoCA和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布为83.9%和98.2%,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抑郁评分SAS和SDS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的认知评分MoCA和MMSE评分相似,治疗后后者的评分高于前者。结论在帕金森合并焦虑和抑郁患者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对伴发脑白质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帕金森病患者(研究组)和115例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资料.结果 研究组血清CysC、Hcy水平分别为(1.37±0.25)mg/L、(0.89±0.1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20.54±3.21)mg/L、(14.89±2.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35例伴发脑白质病变,发生率为28.23%;研究组中伴发脑白质病变者的血清 CysC、Hcy 水平分别为(1.58±0.29)mg/L、(23.32±3.58)μmol/L,高于无伴发脑白质病变者的(1.29±0.22)mg/L、(19.45±3.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帕金森病病程、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清CysC、Hcy均是研究组伴发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sC、Hcy水平评估伴发脑白质病变的Cut-off值分别为1.25 mg/L、21.02 μmol/L,二者联合评估帕金森病伴发脑白质病变的灵敏度、AUC分别为100.00%、0.953,均高于单独指标评估(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C、Hcy水平偏高,伴发脑白质病变的风险高;血清CysC、Hcy与年龄、帕金森病病程、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均是其影响因素;血清CysC、Hcy水平联合评估帕金森病伴发脑白质病变的效能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