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为其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1例MCI患者、40例AD患者和52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以Optiprep为介质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血小板脂质筏,应用点印迹的方法进行鉴定后,采用荧光法测定其内胆固醇水平。结果在离心管25%~30%Optiprep溶液界面处可见一条白色的闪亮环带,经点印迹法证实,其为脂质筏。MCI组和AD组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低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与MoCA总分及MoCA评分中的延迟回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亚项呈显著负相关(P0.05)。AD组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与MMSE评分中的回忆能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脂质筏内胆固醇水平的改变在MCI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有望成为MCI和AD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桂芍知母汤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全面认识,探讨该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旋杆菌在脑缺血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近年来检测技术的发展 ,临床医生注意到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循环中炎性标志物 C反应蛋白 (CRP)、炎性因子 (如白介素家族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升高 ,而这些现象用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无法解释 ,故现在医学工作者开始关注感染 (特别是慢性感染 )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到的引起慢性感染的致病源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尤其高。 2 0 0 1年国外医学工作[1 ] 者用免疫组化法在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检出 HP- DNA基因表达 ,从而提示 HP与脑缺血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到3组: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NS 2 mL/(kg.d)]、TK组[TK 1 715×10-3U/(kg.d)]。药物在缺血后8 h给予,连续用药3 d。大鼠梗死后1、3及7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脑缺血组织NGF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治疗3 d后,与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TK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5),缺血区内NGF表达增多(P〈0.05)。结论 TK可以通过增加NGF而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死,促进神经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120例需深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PICC置管)、B组(颈内静脉置管)、c组(股静脉置管),每组40例。对比各组的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导管置入通畅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三组总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置入通畅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高于B、C组(P〈0.05);三组在发生静脉炎、误入动脉及导管脱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组深静脉置管均为成熟安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各有利弊,可以互补,PICC组优干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  相似文献   
6.
针刺康复并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针刺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住院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针刺配合功能恢复训练,对照组只配合针刺治疗,评定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个疗程,15例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5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黏膜免疫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lyori,Hp)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炎症通路激活、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释放改变胃黏膜周围微环境引起慢性炎症,持久性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胃黏膜萎缩、甚至诱发胃癌.正常机体T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其中正向调节与负向调节系统相互诱导和制约T细胞网络维持免疫系统平衡,当Hp感染后两项调节比例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引起免疫损伤.近年来免疫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成为临床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利用插线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进行局灶缺血预处理,建立缺血耐受模型,检测凋亡细胞数、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探讨脑缺血预处理是否通过抗凋亡机制产生缺血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普及提高,大约有40%~60%的心脏骤停(CA)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OSC)[1],但出院率仍徘徊在2%~14%的低水平,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脑组织顽固性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关[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针刺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36例均符合l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确诊。排除意识不清、检查不合作、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所致延髓麻痹、认知障碍及视听器官严重障碍者,无言语障碍者不包括在内。将所选3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计算机辅助语言训练组(观察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8~76(平均58.6)岁;病程15~66d;脑梗死12例,脑出血6例;运动性失语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