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相关基因CDKL3表达异常对神经元树突形态发育的影响,揭示CDKL3失活与该病的内在联系.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敲减1组、敲减2组、过表达组、敲减拯救组和对照组,采用质粒细胞电转法干扰各组神经元中CDKL3基因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基因干扰质粒的效率,采用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法及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树突分支形态;将小鼠胚胎随机分为敲减1组、敲减2组、过表达组、敲减拯救组和对照组,采用质粒胚胎电转法干扰各组活体神经元中CDKL3基因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法及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树突分支形态.结果 敲减神经元中的CDKL3可致树突分支数量和总长度显著减少,上调CDKL3则引起相反结果,且敲减CDKL3对树突形态的影响可被转染入神经元的RNA干扰质粒对应的拯救质粒所拯救.结论 CDLK3的表达和活动对神经元树突的生长及分支形成至关重要,CDKL3失活引起神经元树突形态发育异常可能是该基因相关精神发育迟滞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ICU及神经外科收治的大量基底节脑出血(70—100mL)手术治疗患者85例,其中外科开颅组40例和微创手术组45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GCS评分、术后3个月死亡率、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微创手术组显著优于外科开颅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而言,微创手术与去骨瓣手术疗效无差异,但是较去骨瓣手术减少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故微创手术是外科去骨瓣手术的较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入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抽吸组与抽吸腹腔给药组及抽吸血肿腔给药组之间的脑组织含水量测定,不同时间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免疫组化检测,对微创抽吸术联合2种途径应用GM1治疗脑水肿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抽吸血肿腔给药组,抽吸腹腔给药组注胶原酶3d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少于抽吸组(P〈0.05),注酶3d时间点血肿周围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小于抽吸组(P〈0.05),5,7d AQP4表达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值减少明显(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微创抽吸术联合腹腔、血肿腔应用GM1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AQP4参与脑水肿形成,而且可能是GM1减轻脑水肿的潜在靶点;微创血肿抽吸血肿腔给药用药量更少,脑出血治疗更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含量的变化,探讨ADA辅助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以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01例良、恶性肿瘤、多发性硬化症、脑梗塞、脑积水、动脉血管瘤、病毒性脑膜炎、脑出血、脊髓瘤等9组不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24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ADA水平,并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法将对照组和9组不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神经系统不同疾病组血清A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系统疾病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脑梗死组外,其他各组脑脊液A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神经系统疾病各组之间脑脊液ADA含量比较,颅内恶性肿瘤组AD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发性硬化症组与脊髓瘤、脑膜炎和脑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DA检测对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无诊断价值。脑脊液中ADA含量检测可以辅助颅内良、恶性肿瘤、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脊索瘤、脑膜炎和脑出血等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但不是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记者采访到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的时候,他正在上海张江的中药基地调研。他表示,看到这个《指导意见》能够感觉到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医药的重视,这个文件中多次提到的中药国际化和现代化、中成药开发、培育地道药材规格和标准等问题,都是中医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近年来应用阿维A与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脓疱型银屑病38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因左颈部密集丘疹5年于2010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诱因于左颈部出现肤色密集丘疹,微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小棘苔藓",予0.025%维A酸等外用,维胺酯口服,皮损无明显改善.半年前皮疹开始渐增多扩展,呈群集性分布.既往体健,无甲亢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颈部见群集性分布的肤色粟粒大苔藓样丘疹,质软,表面有蜡样光泽,部分融合成扁平斑块(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轻度延长、增宽,真皮血管周围有少许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真皮乳头有黏蛋白沉积(图2).诊断:黏液水肿性苔藓.治疗上外用0.1%维A酸(迪维)霜,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侧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患者是否存在脑高级感觉的优势化倾向?方法:2003-02/2004-07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140例一侧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3组:顶叶组(n=54,病变位于顶叶及与之交界处),非顶脑叶组(n=43,病灶在额叶、颞叶、枕叶),基底核组(n=43,病变部位在基底核区)。对所有患者进行初级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振动觉)和高级感觉(辨质觉、实体觉、重量觉、书画觉及皮肤运动方向觉)的检查。结果:左半球病变时,初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为56%(43/77),右半球病变时为62%(39/6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4730,P>0.25)。非顶脑叶病变组无高级感觉障碍患者,故不参加比较。顶叶组左、右侧高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7%(9/33),33%(7/21);基底核组左、右侧高级感觉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6%(5/19),33%(8/24),均为右侧高于左侧,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0.5245,0.2476;P均>0.05)。进一步比较左、右侧各种高级感觉障碍的阳性率,其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级感觉(辨质觉、实体觉、重量觉、书画觉及皮肤运动方向觉)无明显脑优势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脑出血微创抽吸术的建立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基础上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Ⅳ型胶原酶注人SD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10h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实施微创血肿抽吸术排出脑内血肿。通过对血肿抽吸组与未抽吸组及似手术组之间脑血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行为学评分,对微创血肿抽吸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脑出血后抽吸组脑组织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腑组织含水量抽吸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抽吸组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基础上经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能较好地清除脑内血肿,促进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11/2003-11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共6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总分≥18分,排除患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者及精神活性物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30例,男12例,年龄(50±2)岁;女18例,年龄(52±4)岁。氟西汀组30例,男14例,年龄(48±3)岁;女16例,年龄(49±3)岁。联合组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部位为左前颞叶,持续时间为30min,连续5d为1疗程,持续1个月,同时服用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单独服用氟西汀20mg/d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未、4周未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测评。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4周未联合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低于氟西汀组犤9.56±3.06,12.25±5.36,(t=2.62,P<0.05)犦,总分降分率联合组和氟西汀组分别为68.33%,59.42%。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