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Pin1基因-842G/C位点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46例SAD患者和52名健康老年人的Pi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分布特征,并通过比值比(OR)分析基因与SAD之间的关系。结果:Pi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842G/C)与SAD的发病风险不相关,C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OR=0.90(95%CI=0.37~2.19),而GG基因型与非GG型基因频率在SA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1基因启动子-842G/C位点多态性可能并不是SAD发病的独立遗传危险因素,与SA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2.
应激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出现的综合性应答状态;过度应激是导致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见的特异性应激源包括束缚应激、低血糖症、疼痛等.应激中主要有两个轴,即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副交感神经系统(PNS)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51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0余天,右侧肢体抽搐5d"于2012年7月入院。既往有发作性头痛史、10年前有"脑炎"病史。否认其他特殊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BP130/80 mmHg,意识清醒,精神不振,高级智能减退,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眼球各向活动灵活,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应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5级,共济稳准,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侧肢体肌力4级,共济欠稳准,肌张力可,腱反射(+++),右下肢痛觉减退,右侧Babinski征(+),颈软无抵抗。肌酸激酶(CK)3879.4 U/L(正常参考值0~17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3 U/L(正常参考值0~17 U/L),乳酸230.8 mg/L(正常参考值45~  相似文献   
4.
崔焕礼  王祥翔  戴蓉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667-669,671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的常见临床表现,探讨进展性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胶南市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72 h内新发脑干梗死患者164例,分析常见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将该类患者分为进展性卒中组(32例)与完全性卒中组(132例),对两组患者体温、收缩压、意识、吞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冠心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CT及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例数以及合并前循环梗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中头晕最多见(47.6%),其次为肢体无力(42.7%),多数合并前循环梗死(84.8%)。两组患者在冠心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合并前循环梗死、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CT检查较难发现进展性脑干梗死(P<0.05)。结论头晕及肢体无力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冠心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进展性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针对可能进展的脑干梗死应及时行颅脑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 萎缩等。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脑小血管病破坏脊髓 运动系统和皮层、基底节纤维联系的完整性,同时存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多种认 知或精神心理障碍,均与步态异常显著相关。在步态障碍的上述产生机制中,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 白质疏松与运动协调和认知损伤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运动-认知风险人群;血管周围间隙、一 定数量的脑微出血、脑萎缩或脑灌注异常等均会导致认知损伤相关步态障碍。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 展,以不同的临床或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小血管病导致步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6.
应激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出现的综合性应答状态;过度应激是导致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危险因素.常见的特异性应激源包括束缚应激、低血糖症、疼痛等.应激中主要有两个轴,即交感-肾上腺髓质轴(SAM)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副交感神经系统(PNS)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经催气对缺血性中风肢体瘫痪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循经催气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取上星、百会、地仓、肩髃、曲池、环跳、足三里等为主穴;循经催气组在常规针刺法基础上加用循经毛刺催气法(毫针循着经络循行快速点刺以催助经气传导),肌力0~1级不易得气者,加用阳经之输穴行动针催气刺法(针刺得气后,边行针边活动肢体以催助经气传导)。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评定肌力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3个疗程后,循经催气组肌力3~5级者分别为20例、24例和36例,而常规针刺组肌力3~5级者分别为6例、10例和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循经催气组显效率分别为60.0%(30/50)、64.0%(32/50)和70.0%(35/50),常规针刺组分别为38.0%(19/50)、44.0%(22/50)和46.0%(23/50),第1、第3疗程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经催气针刺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瘫痪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循经催气刺法能明显提高肌力、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步态障碍相关的影像特征。 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7-9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记录入组 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控制不良的高血压、高脂血症、HbA1c、无症状性梗死、室周白质高信 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PWMHs)评分、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s)评分、皮质萎缩(外侧裂比值)、皮质下萎缩(尾状核指数)及颞叶海马萎缩 (海马沟回比)等资料。按照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3,分为跌 倒低风险组(low risk of falling,LRF)和高风险组(high risk of falling,HR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CSVD患者步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2例CSVD患者,其中HRF组59例(57.8%)。单因素分析提示HRF组与LRF组的年龄 (P<0.001)、HbA1c(P =0.007)、PWMHs(P =0.002)、DWMHs(P<0.001)、外侧裂比值(P<0.001)、尾 状核指数(P =0.003)及海马沟回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1.173,95%CI 1.053~1.306,P =0.004)、DWMHs(OR 8.883,95%CI 2.674~29.512,P<0.001)及外 侧裂比值(OR 1.433,95%CI 1.028~1.999,P =0.034)是CSVD步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SVD患者步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皮层萎缩及DWMHs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伴发头晕的脑梗死(CID)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CI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前循环梗死(ACI)及后循环梗死(POCI)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颅脑MR/MRA检查以及代谢综合征(MS)筛查,记录颈内动脉(ICA)和椎基底动脉(VBA)病变情况。结果单纯ACI者38例(22.62%),单纯POCI者123例(73.21%),前后循环均受累及者7例(4.17%)。ACI伴发头晕45例(26.79%)中,IC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36例(80%),VB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9例(20.00%);POCI伴发头晕的130例(77.38%)中,IC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68例(52.31%),VB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33例(25.38%);两者比较ICA病变情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1),VBA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P〉0.05)。ACI伴发头晕病例中MS38例(84.44%),POCI伴发头晕病例中MS71例(54.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662,P〈0.01)。结论头晕多见于POCI,亦可见于ACI;伴有头晕的ACI更多合并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斑块或M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人群脑白质病变(WMLs)的临床特点和分布规律,研究在缺血机制下导致明显的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223例TI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T3)、左心室肥厚(LVH)和颈动脉内膜增厚(IIMT)情况。WMLs的分级参照Fazekas评分标准。223例患者分为单纯TIA组和CI组,后者包括新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卒中史的TIA患者,分析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s)评分与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s)评分与卒中相关性。对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作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明显WML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组PWMHs、DWMHs评分均显著大于单纯TI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事件无显著相关(OR=0.830、P=0.510),DWMHs评分增高是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22、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LVH、IIMT以及卒中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是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较TIA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WMLs,而且D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发生更为相关。年龄、高血压和LVH是缺血性WMLs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