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新生儿鼻塞的新方法030600山西省晋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王华平我科最近用一种自制的鼻塞包治疗新生儿鼻塞,效果良好,它是利用中药苏叶、薄荷的药理作用与芳香气味使鼻塞缓解。制包方法用双层医用纱布缝成3cm×8cm的小袋,装入苏叶、薄菏各2g后将袋口缝...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核酸检测结果,了解该型病毒在儿童中传播的特点。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8日至2022年3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19例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患儿上呼吸道及粪便标本中可读框1ab(ORF1ab)基因和核壳蛋白(N)基因,以循环阈值(Ct)来评估病毒载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型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的差异。结果 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粪便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37±6.42)、(15.37±7.66)和(7.94±4.33)d。≤3岁组患儿鼻咽拭子、咽拭子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长于>3岁组患儿(均P<0.05)。女童鼻咽拭子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男童(P<0.05)。轻型患儿粪便标本ORF1ab基因Ct值低于普通型患儿(P<0.05)。结论新冠病毒在≤3岁儿童呼吸道中的排毒时间较>3岁儿童更长,女童上呼吸道的新冠病毒载量较男童更高,传播病毒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患者身份的有效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衔接链条中断、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各院在原有床头卡的基础上加/改用了腕带,而腕带在临床的应用加强了严格、有效的查对环节,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干预效果及临床预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 7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丙种球蛋白组(Ⅰ组)20例,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Ⅱ组)25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Ⅲ组)25例,Ⅰ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1g/kg的IVIG治疗,Ⅲ组在Ⅰ组基础上再给予2 g/kg的IVIG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记录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随访3个月,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Ⅱ、Ⅲ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治疗前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Ⅰ、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20)、4%(1/25)、4%(1/25),Ⅱ、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的发展、预后可能与血清炎性指标升高有关,丙种球蛋白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及缩短症状缓解时间,1 g/kg与2g/kg临床疗效相当,建议发病初始给予1g/kg的IVIG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川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川芎胶囊3粒/次,3次/天,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用量的影响,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临床疗效为86.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依次为7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为(0.29±0.18)片/天,对照组为(0.42±0.63)片/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川芎胶囊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7.
 唇癌的放射治疗(附43例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王华平,李长青本文总结1975年~1988年收治后癌43例,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原位复合方法合成的稀土发光聚己内酰胺(PA6)为研究对象,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其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稀土荧光粉具有促进γ晶型生成的作用,同时影响结晶度和结晶动力学.采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处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荧光粉含量大于5%时,荧光粉对PA6有加速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9.
18例败血症误诊为伤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们发现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其临床表现极似伤寒 ,很容易误诊。 1 992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收治 1 8例因细菌感染所致败血症被误诊为伤寒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1例 ,女 7例 ;年龄 1 5~ 58岁 ,平均2 9 .4岁。本组 1 8例均有发热 ,体温超过 38℃ ,其中稽留热 6例 ,弛张热 2例 ,不规则热 1 0例 ,寒战 2例 ,腹痛 7例 ,腹胀 6例 ,腹泻 7例 ,咳嗽 5例 ,尿急、尿频、尿痛 2例 ,相对缓脉 1 5例 ,呼吸频率 >2 0次 min 8例 ,意识障碍 1例 ,无欲貌 9例 ,皮肤粘膜出血点 1例 ,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1991-1995年38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患者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医院感染率为11.31%,感染者中为13.64%,非感染者病死率为3.48%(P〈0.01),感染多发生于肾综合同血热少尿期、多尿期及危重型患者。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43.18%),其次为泌尿道(29.55%)。本文还对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