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文晶 《广西医学》1999,(2):289-292
在高血压病人中,随着病程的进展,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重构(remodeling)(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心血管的重构与高血压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左室肥大(LVH)仅作为左室重构(leftventricula...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老年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高血压不同病理状态下HRV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为观察对象;同期健康老年人自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测定降压治疗前后不同血压水平下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降压治疗前高血压并脑梗组和高血压组心率变异性的各时域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小,其中高血压并脑梗组较高血压组减小更明显,但2组比较仅SDNNI和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治疗后无论高血压组或高血压并脑梗组各时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第2次降压较第1次降压后各组各时域指标增高更明显。第1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各时域指标仅高血压组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降压后和降压前比较,高血压组SDNN、SDANNI和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脑梗组SDNN和PNN50亦有显著差异;第2次降压后与第1次降压后比较,仅SDNN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合理降压治疗可部分提高不同病理阶段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规范分级诊疗。方法采集2015年7月-11月医联体内医院和某社区出院医保患者病案首页数据,计算各自的DRGs组数和CMI值。结果社区38组DRGs的费用消耗指数与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为0.31和0.74;与之相对应医院的38组费用消耗指数与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为0.95和0.83。结论运用DRGs组数和CMI值逐步建立起分级诊疗的标准是科学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防治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方法:选择9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ACEI、CaA、CaA加β阻滞剂治疗6个月,3组均每日测量血压、心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做彩色超声心动图及24 h动态血压检查,以观察各组药物对血压、心率、LVH和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1)3组药物均有明显降血压作用,与治疗前后对比,P均<0.01;(2)治疗后CaA组心率略偏快,但无统计学意义;而CaA加β阻滞剂组治疗后心率比治疗前减慢(P<0.05);(3)治疗6个月后IVST,PWT,LVMI减少明显(P<0.01),ACEI和CaA加β阻滞物均能降低血压,逆转LVH,改善心功能,但ACEI和CaA加β阻滞剂组优于单纯CaA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与冠心病后抑郁的P300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P300对比研究老年人卒中与冠心病后有、无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法 老年人卒中、冠心病后伴有抑郁患者分别为27例、31例;无抑郁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测定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N1、P2、N2、P3成分.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卒中后有、无抑郁组及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老年卒中后抑郁组N2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2)老年冠心病后有、无抑郁组的P300潜伏期差异显著(P<0.05);(3)老年卒中后抑郁组比老年冠心病后抑郁组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4)与对照组比较除冠心病后无抑郁组外,各试验组P3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人卒中后抑郁和冠心病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冠心病后抑郁患者更明显;而老年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血管扩张剂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疗程4周。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56.6%、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81.1%(P〈0。01);观察组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试验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F有效、安全的辅助用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不同病理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循环储备力(CCR)的影响及屏气试验对指导老年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健康老年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为观察对象,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测定不同血压水平下屏气试验后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降压治疗后CCR下降>10%者所占比例。结果(1)高血压组及腔梗组降压前后平均峰流速(Vm)值(平静时)差异无显著性,屏气试验后屏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小幅度降压(12.7%,12.8%)后BHI及Vm上升率两病例组均较降压治疗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较大幅度降压(22.6%,22.4%)后BHI及Vm上升率两病例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脉动指数(PI)下降率仅高血压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高血压组及腔梗组降压治疗后CCR下降>1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2.1%和24.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降压治疗可部分提高不同病理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改善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屏气试验(BHT)作为指导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简称实验组)降压治疗辅助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在不同血压水平下分别进行屏气试验,利用TCD测定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降低(P<0.01);而降压治疗前、后Vm无统计学差异(P>0.05);(2) 闭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检测:实验组降压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约12.7 %时,较降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AP下降约22.6 %时,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 (3) 在12.7 % 和22.6 % 的降压幅度分别有6%和19%患者出现BHI及Vm上升率下降,但两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存在明显的脑血流灌注下降,脑血管反应性降低;持续较低的降压治疗总体是有益的,但需注意个体化原则;屏气试验可作为指导降压治疗的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以及培哚普利干预的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00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培哚普利,于服药前后及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昼夜节律性和全天及昼间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口服培哚普利4周后,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均值下降明显(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脉压差增大,白天舒张压降低、夜间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培哚普利能24h缓慢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尤其夜间收缩压,改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