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第3例——阵发性枕后部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9岁。因“阵发性枕后部头痛1个月,加重8d”于2006年8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7月无明确诱因出现枕后部阵发性胀痛,夜间明显,每天数次,无明显缓解期;伴下腹胀痛,上下楼梯时自感四肢乏力,大便次数减少,约5d1次,小便困难,尿量减少,约250ml/d。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无四肢活动障碍、步态不稳,无尿频、尿痛、黑便、恶心、呕吐、发热,无视物旋转、耳鸣、记忆力减退。入院前9d来我院特需门诊就诊,颈椎正侧斜位摄片及胸腹部、盆腔CT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脑血栓患者60例和健康人30名研究其血中活化蛋白C抵抗(APCR)、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的变化.结果表明,患者Fg含量、AT-Ⅲ活性和PC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其APCR发生率为8.3%也高于对照组,表明脑血栓患者可能存在APCR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由凝血因子V Arg506→Gln突变(FV Leiden突变)引起的活化蛋白C抵抗(APCR)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它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研究为探讨APCR和FV Leiden突变在中国人群中脑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为基础的APCR测定方法对61例急性脑血栓的住院病人和39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检测。APC敏感性比率(APC-SR)=(APTT+ARC)/(ATIT-APC),并计算出正常化APC-SR。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FV Leiden突变。结果61例脑血栓患者中有2例(3.3%)存在APCR现象,但对照组中未发现APCR。在正常健康人和脑血栓患者中均未发现有FV Leiden突变。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低发病率的非FV Leiden突变的APCR可能参与了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绝经期妇女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62名绝经期妇女前后二次进行脑电图监测。服药组中13名绝经期<5年,17名绝经期>5年,在一年中每隔14天服维尼尔片一次,剂量分别为2mg/次和1mg/次。32名未服药者为对照组。结果绝经期<5年组服用雌激素后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绝经期>5年者二组脑电图的异常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本文认为在绝经初期5年内给予补充雌激素口服能够改善脑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 2 8例ICVD患者、4 5例脑卒中易患者以及 33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进行测定 ,观察其在动脉硬化期 ,ICVD不同阶段含量变化 ,以及肠溶阿司匹林 (M ASA)干预的影响。结果 ICVD组发病不同时期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有易患因素的动脉硬化组 (均P <0 .0 5 ) ,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0 1) ;血浆P选择素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r=0 .2 4 13,P <0 .0 5 ) ;服用M ASA的ICVD患者组血浆中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较未用药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P选择素含量能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ICVD发生的预测指标 ;与ICVD严重程度相关 ;M ASA能降低P选择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57例)和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58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和6个月的NIHSS、BI和mRS评分均比治疗前有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NIHSS、BI和mRS评分的好转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预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患者活化蛋白C抵抗及Fg、AT-和P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脑血栓患者 6 0例和健康人 30名研究其血中活化蛋白 C抵抗 (APCR)、纤维蛋白原 (Fg)、抗凝血酶 (AT- )和蛋白 C(PC)的变化。结果表明 ,患者 Fg含量、AT- 活性和 PC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其 APCR发生率为 8.3%也高于对照组 ,表明脑血栓患者可能存在 APCR现象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ter  J  Goadsby  沈介明 《英国医学杂志》2006,9(5):296-302
严重的偏头痛可引起四肢瘫痪,因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列入功能性致残疾病的范畴。在北美和西欧地区,高达15%的成人受该病所累而成为人们就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医学教学上,头痛仅占有很少的学时,但是随着临床治疗和神经科学方面的进展,头痛科学正在发生飞速的发展,在神经病学领域产生了激动人心的和巨大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论述许多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相关的新进展。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应阅读在“进一步阅读框”内所列的最近专著,以了解更具体的关于头痛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56例)和阿司匹林治疗组(58例)。分别在发病72h内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清中ox-LDL、TGF-β1、VCAM-1和血脂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取门诊体检者(50名)设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发病72h内血清ox-LDL、VCAM-1、血胆固醇和LDL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TGF-β1的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及阿司匹林组相比,普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治疗第3个月时血清ox-LDL、VCAM-1、血胆固醇、血LDL浓度明显下降,血清TGF-β1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普伐他汀有利于降低血清ox-LDL的浓度,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治疗ACI患者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杨蓓琳  沈介明 《上海医学》2003,26(3):216-217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CPM )是少见疾病 ,早期症状不典型 ,也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 ,且目前尚无特定的治疗措施 ,故预后不佳。本院成功抢救了 1例危重CPM患者 ,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 ,讨论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 ,6 5岁。因头晕、呕吐、乏力加重伴吞咽不利 2d ,神志不清 1d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长期服用珍菊降压片 (内含利尿剂 )。入院前 2个月起头晕、呕吐 ,伴双下肢乏力。MRI示 :双基底节区、双半卵圆区腔隙性脑梗死 ,脑干无异常。外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前 2d ,患者头晕、呕吐加剧 ,并出现吞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