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住院期间发生HA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HA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危险因素采取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病死率进行χ^2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年龄〉73岁)、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10分1、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清蛋白血症、既往卒中史、贫血、管饲、使用制酸剂、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高、COPD、低清蛋白血症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高龄及NIHSS评分高是急性脑卒中后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HAP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剂培磊能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对43例脑血管功能不全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口服培磊能,1粒/次,2次/d,于治疗后45d和90d观察该药物对认知功能和主观症状的改善程度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5d和90d患者的MMSE总评分提高(P<0.001);但治疗后90d与45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5d以记忆力、计算力及言语功能障碍改善最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90d,除注意力外,其余各单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90d记忆力和定向力的改善程度优于45d(P<0.05)。(2)对主观症状的影响:治疗后90d,患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易疲劳和情绪不佳等主观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后45d和90d,对头痛、头晕两项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61.5%和83.3%、84.6%;对睡眠障碍和易疲劳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2.2%、12.5%和44.4%、50.0%;但对情绪不佳的疗效欠佳,治疗后90d的总有效率仅为16.6%。(3)药物安全性:治疗期间发生的相关不良反应为恶心、鼻塞、口干等,症状较轻。结论培磊能是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抗血栓治疗知识(六)——脑血管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卒中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室下区域是成年高等动物神经再生的关键部位.缺血缺氧性刺激后,在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下,脑室下区域细胞分裂明显加速,神经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逐渐向缺血灶周边移行、定居.多种生长因子、一氧化氮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促红细胞生成素、炎性因子及补体系统等都与脑室下区域神经再生的诱导和调控有关.研究脑缺血后脑室下区域神经再生的调控机制对于卒中后损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苷脂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节苷酯)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100mg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同时在d1,3,5,7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5,5,5 BU。巴曲酶组则单用巴曲酶治疗,用法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国卒中程度评分(CSS)及凝血指标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巴曲酶组(68%)(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小板计数、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夹层,诱发脑梗死的罪魁祸首 为了帮助张先生找到病因,医生把一筹莫展的张先生收进了病房做进一步检查.B超室医生在张先生的左侧颈内动脉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病灶.神经外科、影像科的专家经会诊讨论后一致认为张先生罹患“颈动脉夹层”的可能性很大.医生们决定为张先生做脑血管造影. 术中,医生们明确了张先生左侧颈部血管内的病灶确是“颈动脉夹层”,这就是导致张先生脑梗死的“罪魁祸首”!他们在病灶处植入了支架,使管壁重新变得光整,血流可以顺利通过.一周后,张先生放心地出院了,医生们提醒张先生:药不能断,运动要适量,颈部按摩要千万谨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梗死组(73例)和出血组(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7名),观察梗死组和出血组患者发病24 h、第(5±2)天和第(12±2)天这3个时段的NT-pro BNP水平、梗死面积、出血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发病3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并分析NT-pro 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在24 h、第(5±2)天和第(12±2)天时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46.78 pg/m L、456.62 pg/m L和176.14 pg/m L;出血组患者分别为458.57 pg/m L、366.31 pg/m L和159.95 pg/m L。不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分数亚组间的NT-pro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患者入院24 h时的NT-pro BNP水平显著相关(P〈0.01)。血清NT-pro BNP水平越高,患者发病3个月的MRS也越高。结论:血清NTpro BNP水平可能是与脑卒中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相关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清中尿酸水平与其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2例,随访90天时改良Rankin(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饮酒、吸烟)、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发病到溶栓的时间)、实验室指标(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两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实验室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心房颤动、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尿酸水平高提示预后良好,为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良好预后可能与其较高的血清尿酸水平相关,通过对其水平的测定可以提示该患者溶栓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