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方法: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抽取血测β2-MG浓度.结果:串联组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10例,7例明显减轻,血中β-MG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10例缓解,缓解时间明显长于串联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器与炭肾串联通过增加对大中分子量物质的清除,在控制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方面有肯定疗效,且对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全切除(PTX)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尿毒症患者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予以手术前心理护理、安全告知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补钙和透析的护理。结果 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围术期采取各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取得安全、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氯萘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蛋白激酶C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及激活剂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作者设计并合成了十八个5-氯-1-萘磺酰胺类化合物,经初步药理试验表明,本类化合物中的抑制剂均能显著抑制TNF释放,而激活剂单独应用时不能引起TNF释放,但可增强内毒素引起的TNF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叉头框蛋白(forkhead box O1,FOXO1)信号通路在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中的表达及其在POP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因POPⅢ度、Ⅳ度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POP组)和同期因其他良性妇科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骶韧带组织中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protein kinase B,p-Akt)、FOXO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FOX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1,GPX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OP组较对照组,骶韧带组织中p-Akt/Akt、p-FOXO1/FOXO1表达比例明显上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下调。结论POP组织中PI3K-Akt-FOXO1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下调抗氧化蛋白GPX1、Mn-SOD表达,这一分子机制可能参与POP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阿魏酸浓度的方法,研究阿魏酸、川芎及复方脑得生片中阿魏酸的药动学特点,评价中药材中其他成分和复方中其他配伍对阿魏酸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阿魏酸对照品、川芎药材提取物、复方脑得生片,断尾采血,离心,取血浆适量,加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分析,以C_(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溶液(30:70),在320 nm检测阿魏酸血药浓度,3p97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阿魏酸血浆在0.05~1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3μg·L~(-1).大鼠灌胄给予阿魏酸对照品、川芎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t),C_(max),CL在阿魏酸对照品、川芎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的RP-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川芎药材中的其他组分会影响阿魏酸的口服吸收,而复方配伍后可促进川芎中阿魏酸的吸收,提高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汤建明  欧阳臻  冯旭  方静  曹旭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6):2246-2249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浓度,分别比较红花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别,探讨复方配伍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以相同剂量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50 mg·kg-1)对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红花药材提取物和复方脑得生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利用3P97软件处理数据,进行药动学模型拟合并计算二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浆浓度在0.03~2.56 mg·L-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0,30μg·L-1.高、中、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4)%,(92.8±1.8)%,(98.4±2.0)%.大鼠灌胃给予红花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Cmax和tmax在红花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各组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脑得生片中其他配伍药材可以促进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吸收,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比较大鼠口服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红花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胆汁及尿、粪排泄动力学差异。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大鼠胆汁及尿、粪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别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累计排泄量及排泄率。结果 灌胃给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红花提取物和复方脑得生片后24 h的胆汁累计排泄率分别为(0.164±0.072)%、(0.125±0.044)%、(0.056±0.016)%;尿中累计排泄率分别为(0.075±0.004)% 、(0.156±0.01)%、(0.024±0.002)%;粪中累计排泄率分别为(46.7±20.4)%、(54.5±18.8)%、(26.8±8.61)%,其累计排泄率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红花提取物、复方脑得生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存在明显差异,显示红花中的其他成分影响了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而复方配伍后可增加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体内的利用程度,减少羟基红花黄色素A以原型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对15例老年DN患者血液透析中进行血糖监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并列症处理。结果本组15例老年DN患者,91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糖反应14例次(1.54%),其中1例发生低血糖浅昏迷,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注重患者饮食和降糖药物合理应用,严密监测血糖及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减少透析中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0.
葛根及复方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方法,研究葛根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特点,评价复方中其他配伍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提取物、复方脑得生片,断尾采血,离心,取血浆适量,加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分析,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溶液(25∶75),在250nm下检测,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经3P97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葛根素血浆浓度在10~1000μg·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6μg·L-1,高,中,低浓度样品回收率分别为89.9%,95.5%,89.7%。大鼠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灌胃脑得生片后,与灌胃葛根提取物相比,前者测定的葛根素ρmax和AUC0→∞分别比后者增加了2.23和3.03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RP-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葛根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脑得生片中的其他配伍药材可以促进葛根素的吸收,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