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6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选取溶栓前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通过比较HT组与非HT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T及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溶栓患者有29例继发HT(22.66%),其中16例为症状性脑出血(12.50%),死亡2例,占HT的6.9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房颤(OR=1.293,95% CIl.224 ~1.589,P=0.00l)、早期CT改变(OR=2.452,95% CI 1.132~3.309,P=0.034)、基线舒张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OR=9.265,95% CI 1.435 ~ 59.836,P=0.019)、基线血糖≥11.1 mmol/L(OR=3.037,95% CI0.252 ~ 57.593,P=0.047)、NIHSS评分>15分(OR=8.752,95%CI 1.035 ~30.285,P=0.023)和溶栓时间窗>3h(OR=98.74,95%CI 5.067 ~ 186.120,P=0.002)6项为HT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11.1 mmol/L(OR=3.265,95% CI 0.435 ~ 59.863,P=0.045)、NIHSS评分>15分(OR=10.453,95% CI 5.647~38.185,P=0.003)和溶栓时间窗>3h(OR =2.541,95%CI 1.098 ~51.086,P=0.017)影响了HT患者的预后.结论 溶栓前的舒张压、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T低密度改变或水肿占位效应、房颤和溶栓时间窗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基线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溶栓时间窗影响了溶栓后H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脊髓出血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为探讨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以便更好的诊治本病,本文对2007-2011年收治的确诊为自发性脊髓出血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病历摘要 例1:女,18岁.因“四肢乏力、排尿障碍2d”于2007-09-11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无诱因略感两手无力,无明显背痛及肢体疼痛,第2天上午感乏力加重,出现右下肢至双下肢乏力无法行走,继出现排尿障碍、尿液潴留.无明确外伤史.专科体征:脊柱四肢无畸形.颈抵抗,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上肢腱反射活跃,右侧病理征阳性,右侧踝阵挛阳性.左侧T4水平以下痛觉减退,深感觉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1)腰椎穿刺:压力正常,无色透明,脑脊液常规及生化结果正常.(2)脊髓MRI(2007-10-31 ):C1~T2可见异常血管强化影,考虑血管畸形并脊髓出血.诊断:脊髓出血.治疗方案及效果:予激素及甘露醇脱水消肿,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处理,4周内右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  相似文献   
3.
4.
江选飞  张正春 《临床荟萃》2012,27(7):571-573
目的 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的11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根据溶栓前是否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分为对照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0例、阿司匹林(ASA)组28例、氯吡格雷(CLP)组28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ASA+CLP)组25例,统计各组溶栓后HT的发生率及90天后改良的Rankin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对照组、ASA组、CLP组、ASA+CLP组HT发生率分别为10.0%、21.4%、17.9%、48.0%.ASA+ CLP组HT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组和CLP组与ASA+ CLP组比较Ranki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前单用ASA或CLP未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溶栓前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显著增加rt-PA溶栓后HT的发生率,各组HT的发生未增加90天后溶栓患者的残疾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丁苯酞对心源性脑栓塞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心源性脑栓塞(CE)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患者各30例,在同样的基础治疗条件下,均给予丁苯酞针剂100ml,2次/天,持续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天、14天时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1例.结论 原发性低颅压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MRI检查为一种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