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例1患者女性.51岁.农民,往有高血压病史1月因“突然不省人事10h”于2003-01—08入院”人院时查体:T36.9℃R20次/min P80次/min BP150/110mmHg病人呈昏睡状态.烦躁不安,查体不合作。双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颈部抵抗感。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音可。双侧克氏征( ).布氏征( ),双侧病理征(一)。颅脑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2.
丹参液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遗留后遗症恢复困难。为了解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50例脑出血患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液,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使用丹参液患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证明脑出血早期使用丹参液可以预防或减轻由于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所致的继发性缺血性损害,加快血肿吸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湘婷  崔焕礼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47-1248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在脑出血中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 将99例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前提下,于发病当日始给予复方丹参液(CSM)20ml/d,对照组49例给常规脱水、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3.47%。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活血化瘀疗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远端脊髓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8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SC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周组、对照组(未行训练)及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训练结束后取腰膨大段脊髓进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BBB评分: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超微结构:损伤后1周组,髓鞘排列规律整齐、轴索较均匀一致、核仁清晰;对照组髓鞘松散、轴索与髓鞘间出现空隙、轴突变性及空泡;训练组髓鞘完整、较薄、轴索均匀、髓鞘下及神经纤维周围基质中少见空泡。③BDNF免疫组化: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多分布于脊髓前角,中央管周围也有出现,背角少见;训练组BDNF阳性染色颗粒增多,平均光密度值较损伤后1周组及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减轻损伤远端脊髓继发性损害,并促进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发现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疾病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70%~85%,为提高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我院自1997年10月~1998年5月对167例胃溃疡患者采用丽珠得乐、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P53,Bcl-2与Ba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验45例胃癌组织、21例胃溃疡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4.4%、93.3%,胃溃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4%,P53与Bax表达在胃癌及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uc=4.48,6.35,P<0.01),Bcl-2蛋白在胃癌及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uc=0.50,P>0.1)。④结论 P53,Bax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柴湘婷  崔焕礼 《医学综述》2003,9(11):690-692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 。因此国内外医学界人士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无创性药物治疗1.1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作用 尼莫地平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 ,能阻滞Ca的跨膜向细胞内流 ,使细胞内Ca浓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并能对抗 5 羟色胺的缩血管作用及通过减少血小板TXB1 的释放 ,从而解除SAH后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 ,尼莫地平注射液与大剂量尼莫地平片剂均降低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 (P <0 .0 5 ) …  相似文献   
8.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 萎缩等。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脑小血管病破坏脊髓 运动系统和皮层、基底节纤维联系的完整性,同时存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多种认 知或精神心理障碍,均与步态异常显著相关。在步态障碍的上述产生机制中,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 白质疏松与运动协调和认知损伤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运动-认知风险人群;血管周围间隙、一 定数量的脑微出血、脑萎缩或脑灌注异常等均会导致认知损伤相关步态障碍。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 展,以不同的临床或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小血管病导致步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8年1月应用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性33例,女性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岁。出血前曾作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有助于脑梗塞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湘婷  王兆凯  谢宝芬 《临床荟萃》1999,14(19):908-909
随着对脑血管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多实验室指标与脑梗塞的病情轻重、预后好坏呈现相关性,这些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判断脑梗塞的预后,本文就主要的指标做一总结。1 血糖水平 秦斌等报道,急性脑梗塞后高血糖不仅临床表现重(P<0.01)和脑缺血性损害范围大(P<0.05),而且对短期预后也有不良影响。文献报道,血糖水平高于8.6mmol/L时,预后差,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高血糖水平加重脑梗塞的损害,而血糖水平偏低,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脑梗塞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恶化程度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Berger等发现,12例血糖高于8.4mmol/L的脑梗塞患者,1周内病死率高达42%,CT和尸解均发现有明显脑水肿和中线移位,而14例血糖低于5.6mmol/L的无一例死亡,CT扫描也无明显中线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