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2005年至2011年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1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每日口服160mg醋酸甲地孕酮,若治疗效果不佳,排除疾病进展后短期联用30mg他莫昔芬或GnRHα,PR阴性者联用60mg枸橼酸托瑞米芬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8个月(5~14个月),获缓解11例(69%);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12~70个月),复发1例(9%),自然妊娠3例,成功分娩2例。结论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安全可行且有效,但需要严格筛选适合人群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LO2 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以
LO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 诱导LO2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
5%、10%、15%浓度组、维生素E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检测细胞内SOD、CAT和
GSH-PX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8-OHdG含量,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H2O2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10%、15%浓度组、维生素E组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增强细胞内SOD、CAT、
GSH-PX活性(P<0.05),改善细胞对ROS清除能力(P<0.01),降低细胞内8-OHdG含量(P<0.01),减低细胞拖尾率、尾长、尾矩及
Olive尾矩(P<0.05)。结论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LO2细胞DNA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15%浓度含药血清组
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慢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非常常见,由于存在足靴区慢性炎症及营养性改变,治疗十分棘手[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一直是治疗此类患者的最主要手术治疗方法,但因为创伤大、活动受限、伤口不美观[2-3],患者往往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4.
细胞死亡在近十年来被广泛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药物干预可以抑制大量细胞的损失,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长期以来,只有凋亡被认为是可以调控的,而细胞坏死是一种被动的、不可调控的死亡过程.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坏死也是受一系列分子调控的.Degterev等[1]发现了一种小分子物质Nec-1(necrostatin-1),能特异性地阻断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epase)依赖的细胞死亡,但不影响凋亡的发生,这种能被Nec-1特异性抑制的细胞死亡方式称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  相似文献   
5.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报道其医院发生率为3%~14%。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采用莫匹罗星软膏、甲硝唑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Ⅲ期压疮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去骨瓣减压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手术适应证及脑梗死体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5 月至2010年12月间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因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患者的病案资料,影像学表现,以随访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 经去骨瓣减压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术前明显改善(t = 2.789,P < 0.05),在年龄< 60岁和年龄≥60岁的两组患者中其总体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掊 2 = 0.038,P > 0.05),脑疝之前手术患者总体预后优于脑疝之后手术的患者(*9掊 2 = 7.741,P < 0.05),梗死体积≥250 cm3患者总体预后比< 250 cm3的患者差(*9掊 2 = 6.880,P < 0.05).结论 在出现脑疝之前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能提高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梗死体积≥250 cm3者疗效较差,年龄可能不是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功能蛋白酶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 (APE1/Ref1)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模型组(n=15)。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注射法制备肝衰竭模型,使用B超监测筛选成功模型。检测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胞浆蛋白、胞核蛋白、总蛋白APE1/Ref1的表达。结果本组实验,经B超筛选模型成功率达80%;正常对照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6.5±16.0) U/L、(178.7±36.5) U/L和(3.2±0.6) μmol/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620.4±347.5)U/L、(1077.7±666.1)U/L和(21.2±16.9)μmol /L,均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肝组织APE1/Ref1表达水平为(6.8±1.3)I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1±1.2)IOD,P<0.05】,模型组胞浆蛋白水平为(0.91±0.08)I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8±0.01)IOD,P<0.01】,而核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分别为(0.71±0.01)IOD和(0.92±0.03)IO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1±0.04)IOD和(1.15±0.01)IOD,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内APE1/Ref1表达呈现由细胞核内转向胞浆内表达的特征,总体表达呈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8.
微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是必然趋势,它的方便,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欢迎。临床的医嘱管理系统使复杂的护理工作变为有序、快捷、简便。我院自1997年5月开始试用,同年10月正式使用,现将我科两年来使用微机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是神经外科的专科,于1998年12月底与口腔外科合并,床位增至65张,但由于我科的实际情况,一般实用床位70多张,从1999年3月又增设了ICU病房,设置病床6张,而现有护士仅21名,正式护士15名,合同护士3名,临时护士3名,从1997年10月起,入院病人2000余例。有3台微机和3台打印机。2 使用方法2.1 护士必须经自己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