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及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12、24、36、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Bcl-2蛋白及Bax蛋白活性。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并且引起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明显,Bax蛋白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提示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到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内Bax的表达,进而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载脂蛋白AV(apolipoprotein AV,apoAV)水平及其与甘油三酯的关系在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并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清apoAV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apoAV基因-1131 T>C多态性与血清apoAV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湖南汉族人群中筛选12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113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apoAV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apoAV-1131 T>C基因型.结果 研究总人群中血清apoAV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rs=-0.132,P<0.05).病例组中血清apoAV水平与脑梗死NIHSS评分间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s =0.161,P>0.05).ApoAV-1131 T>C各基因型间血清apoAV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AV-1131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897,95% CI 1.029~3.499,P<0.05).结论 在湖南汉族非脑梗死人群中,血清apoAV具有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其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ApoAV-1131 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关,但与apoAV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患者脂蛋白脂酶Ser447Te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Ser447Ter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313例脑出血患者和351例正常对照者脂蛋白脂酶(LPL)Ser447Ter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在脑出血组中,LPLSer447Ter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85.6%、CG14.1%和GG0.3%。LPLSer447Te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脑出血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PLSer447TerCG+GG基因型携带者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低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结论研究未发现LPLSer447Ter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 mRNA、多巴胺β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 μmol/L),不同浓度的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600 nmol/L)与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内5-HT、NE、多巴胺递质,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pHmRNA、DβHmRNA及TH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中细胞活性随6-OHDA浓度增加而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 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12细胞中5-HT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下降不明显,但在同一浓度组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明显,尤其在36 h时间点浓度最低.NE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多巴胺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变化不明显.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HT、NE及多巴胺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TpHmRNA、DβHmRNA及THmRNA表达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0、100、400、1600 nmol/L),TpHmRNA(0.006±0.001、0.003±0.000、0.003±0.000、0.002±0.000),DβHmRNA(0.005 ±0.002、0.003±0.001、0.002±0.001、0.001 ±0.000)及THmRNA (0.005±0.002,0.003 ±0.001,0.002 ±0.001,0.001±0.000)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36、9.000、9.393,均P=0.000).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活性降低,诱导5-HT、NE、多巴胺递质浓度及TpHmRNA、DβHmRNA、THmRNA表达的降低,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加重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国内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但存在疗程长,见效慢,花费高等问题。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神经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抽签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干细胞移植组。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后,干细胞移植组在造模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脑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6,12,24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干细胞移植各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0,3,6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细胞凋亡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及其他干细胞移植组(P<0.05),且移植后第1周明显低于第2,3,4周(P<0.05)。提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成熟神经元数量,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0~24h之间,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第1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但存在疗程长,见效慢,花费高等问题。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神经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 方法:将SD大鼠抽签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干细胞移植组。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后,干细胞移植组在造模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脑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6,12,24 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 < 0.01),干细胞移植各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造模后0,3,6 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细胞凋亡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及其他干细胞移植组(P < 0.05),且移植后第1周明显低于第2,3,4周(P < 0.05)。提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成熟神经元数量,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0~24 h之间,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第1周最明显。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凋亡;干细胞移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2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