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睾酮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60例,利醅酮组60例,分别以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6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2组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检测睾酮水平。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利醅酮组睾酮比治疗前更高(P0.05),对睾酮影响较大;阿立哌唑组睾酮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睾酮影响小。结论应用利培酮患者易出现睾酮增高的现象,而阿立哌唑则几乎无这种现象及明显的不良反应,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3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为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6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3和6个月行PANSS评分和TESS评分,并测定血清孕酮( Prog)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3组治疗1、3和6月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阿立哌唑组和齐拉西酮组TESS 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120,3.167;P<0.05);3组孕酮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3.645,P<0.05);利培酮组在治疗1月、3月和6月孕酮水平逐渐下降,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01);阿立哌唑组和齐拉西酮组在治疗1月、3月和6月孕酮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并逐渐接近健康对照组。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副反应明显小于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孕酮水平低下;经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治疗后孕酮水平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而利培酮则降低孕酮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0例为病例组,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郑州市某中学60名健康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2组受试者进行评估,分析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及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童年创伤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均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因子得分均与矛盾性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娱乐性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对氨磺必利所致血清催乳素升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的14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氨磺必利治疗8周,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对照组)、氨磺必利+5mg阿立哌唑组(研究组1)和氨磺必利+10mg阿立哌唑组(研究组2),每组61例,继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16周末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测定血清催乳素(Prol)水平,于治疗8周末、16周末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末、16周末3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周末两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9、P=0.029);3组TESS评分在治疗8周末、16周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催乳素治疗后均大幅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16周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其中研究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0mg阿立哌唑可能会提高氨磺必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降低催乳素水平,但不会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特征与颅脑结构的差异,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发现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就诊的96例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为病例组,以49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1,100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2.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对照组1及病例组儿童的颅脑结构,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顾性评估所有对照组2及病例组611岁儿童的行为特征.结果 病例组儿童的第三脑室横径及侧脑室前脚均高于对照组1(t值分别为3.00,2.13,P值均<0.05),胼胝体体部厚度、尾状核头部宽度、海马厚度均低于对照组1(t值分别为-2.44,-7.68,-5.07,P值均<0.05).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总分及学校情况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2(t/Z值分别为-4.30,4.85,P值均<0.01),行为问题总分及社交退缩、分裂强迫、攻击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2(Z值分别为3.00,2.56,2.75,3.66,P值均<0.05).社会能力总分与胼胝体体部厚度、扣带回、尾状核体部长度、海马宽度及海马厚度均呈正相关;行为问题总分与尾状核体部长度及海马宽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较低的社会能力及较多的行为问题,患病后存在脑室扩大和颅脑结构异常;患病前社会能力越低或行为问题越多,患病后脑室扩大和颅脑结构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疗效影响。方法:收集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在基线时和治疗后1月、3月、6月末,检测血清E2水平,并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同时检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2水平。结果:共入组利培酮组70例(治疗6月末脱落20例)、阿立哌唑组68例(治疗6月末脱落18例)、健康对照组30例。基线时,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的E2水平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804,-2.7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E2水平进一步降低,患者的E2水平在治疗1月、3月、6月末均显著低于基线时(t=-7.617,-7.613,-5.262;P0.01),阿立哌唑组的E2水平逐渐升高,患者的E2水平在治疗1月、3月、6月末均显著高于基线时(t=6.309,4.963,4.967;P0.01);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1),同时TESS评分逐渐升高(P0.01)。研究组患者在基线时E2水平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79,P=0.028)。结论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E2水平异常;阴性症状可能与较低的E2水平有关;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而阿立哌唑可升高患者E2水平,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9.
<正>年龄未满18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之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与成人期精神分裂症不同[2],近年来国外的大量研究偏重于影像和药物治疗方面,关于国内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少年期与成人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差异,一定程度上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2-01—2013-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