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89/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第一作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从脑血管支架置入的治疗进展,脑血管支架的种类及生物相容性,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3 方面进行描述和整理,并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主要有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穿刺部位出血、支架处血栓形成、其他部位再狭窄及脑缺血等。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很难完全杜绝,但应尽量避免,要做到正解选择支架置入病例,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纠正不良操作习惯,提高术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格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均好于金属支架,能有效的预防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 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脑血管支架中的药物支架,聚合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只要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正确的操作与围绕手术期管理,则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疗的。  相似文献   
2.
曾尤超 《大家健康》2016,(8):117-118
目的: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在脑保护装置下实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支架置入情况良好,只有3例(6.98%)患者发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术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狭窄情况全部改善,支架未发生移位与断裂。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长期以来主要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授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忽略了规培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因脑血管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面对当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有必要强化专科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主要讨论在新形势下加强培养脑血管病专科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背景:分析脑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方式.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89/2009)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由第一作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从脑血管支架置入的治疗进展,脑血管支架的种类及生物相容性,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3方面进行描述和整理,并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主要有颈动脉窦反应、高灌注综合征、脑血管痉挛、穿刺部位出血、支架处血栓形成、其他部位再狭窄及脑缺血等.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很难完全杜绝,但应尽量避免,要做到正解选择支架置入病例,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纠正不良操作习惯,提高术者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格围手术期的管理,对出现的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避免产生严重后果.在各种脑血管支架中,金属支架生物相容性较差,聚合物支架、涂层支架和药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均好于金属支架,能有效的预防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脑血管支架中的药物支架,聚合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只要进行充足的置入前准备,正确的操作与围绕手术期管理,则脑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疗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死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具有急性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治疗方案多样化等特点,需作为一线的规培医师快速判断病情,明确诊断及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本文主要探讨提升规培医师对脑血管疾病的掌握及临床处理能力,提升处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能力,需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sculetin(ESC)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将大鼠模型均分为ESC处理组和模型组,其中ESC处理组大鼠通过灌胃给予ESC,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显示梗死面积,观察ES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形态的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GDNF)表达;采用黄嘌呤氧化酶-羟胺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对大鼠模型进行评分,其中1~3分视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率为89.41%。与模型组比较,ES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脑组织TLR4、NF-κB表达显著降低,MDA活性显著下降,而SOD活性及GDNF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ESC可通过降低TLR4、NF-κB、MDA含量,升高GDNF表达及SOD活性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发挥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降低及抗氧化能力的提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脑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68.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其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栓塞,临床疗效高,NIHSS评分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有效的新方法[2].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颅内外血管迂曲、狭窄等,在支架介入治疗术后,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在支架置入过程中,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3].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完成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66例,其中8例患者是多支架置入,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今后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且均实施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其中治疗组的40例患者在入院3d内进行介入治疗,而对照组的另外40例患者则在入院3d后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栓塞效果、并发症情况,并利用改良Rankin表(m R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栓塞率达85.0%,远超于对照组的62.5%;且治疗组的次全栓塞率和不完全栓塞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栓塞在脑动脉瘤破裂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