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超急性期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临床治疗,术前快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动脉内取栓的准备,术中良好的配合,术后做好病情监测、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出院后90d随访发现,22例病人预后良好,4例病人预后较差,4例病人死亡。[结论]做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的围术期护理,能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3例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不能脱机的患者离开ICU后,顺利建立家庭病床的护理管理。方法完善的出院前准备,包括环境物品准备,患者心理准备,家庭护理人员培训;定期随访团队、应急处理保障,落实居家机械通气管理及护理,心理护理指导等。结果3例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患者顺利适应长期家庭病床,肺部感染率低于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家庭有创机械通气能使清醒患者心理障碍得到改善,生存质量相对提高,有效节省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3.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并发症,可累及1/3的卒中患者,使患者死亡风险增高3倍[1].其归因病死率在卒中后所有内科并发症中最高,也是卒中急性期后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30 d死亡病例的30%[2-3].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发作性言语不能1个月,加重伴右肢无力1d于2011年1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糖尿病史5年.患者1个月前反复出现发作性言语不能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d前又出现言语不能,伴右肢无力,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遂第2天转入本院.入院体检: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反应迟钝,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偏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以及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转归,mRS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结果 共纳入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9例,其中男性63例(52.9%),女性56例(47.1%);平均年龄(72.1±10.0)岁;45例(37.81%)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55例(46.2%)转归良好,27例(22.7%)合并HT.与转归不良组相比,转归良好组平均年龄较小(P =0.028),合并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发病至治疗时间>4.5h的患者构成比较低(P均<0.05),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低(P均<0.05),而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比例较高(P=0.01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缺血性心脏病[优势比(odds ratio,OR)4.57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92~15.014;P=0.012]、治疗前收缩压(OR 1.028,95% CI1.007 ~1.049;P=0.009)、基线NIHSS评分(OR 1.058,95% CI1.002~1.117;P=0.042)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tPA静脉溶栓治疗(OR 0.264,95% CI0.102 ~0.683;P=0.006)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HT组基线收缩压、空腹血糖和NIHSS评分以及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患者构成比均显著性高于非HT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 1.147,95% CI1.068 ~1.231;P<0.001)、基线收缩压(OR 1.951,95% CI1.921~1.982;P=0.002)和血糖水平(OR 1.191,95% CI1.095 ~ 1.294;P<0.001)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溶栓组相比,溶栓组平均年龄较低(P=0.021),基线收缩压、空腹血糖和NIHSS评分以及合并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TIA史以及入院前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 0.05),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比例较低(P=0.035),但转归良好的患者比例更高(P=0.019).结论 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前收缩压和基线NIHSS评分高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转归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基线NIHSS评分、基线收缩压和血糖水平高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NVAF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无明显溶栓禁忌证,则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且不会增高HT风险,但应适当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诊治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神经内科36例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无肺部感染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评估进行比较,采集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低,降钙素原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以大面积梗死与多灶性梗死型为主,分别占63.9%、55.6%;对照组以腔隙性梗死与小片梗死为主,分别占52.0%、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3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3.9%,真菌占19.4%,革兰阳性球菌占16.7%;3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33例经规范化治疗后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营养状况差、吞咽功能障碍及大面积脑梗死与多灶性梗死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密切检测患者体温与临床体征变化,早期及时诊断肺部感染,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等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脑血流受损会引起脑干缺血,如果不及时恢复供血可导致脑干梗死。由于后循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复杂性,后循环缺血梗死病情危重且难以治疗,患者常出现昏迷、四肢瘫痪以及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症状,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在体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与L arg混合饲料饲养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1 0周 ,检测其血浆中环磷酸鸟苷 (cGMP)及血栓素B2 (TXB2 )的含量变化 ,并测试胸主动脉环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反应性。结果 :L arg可明显增高cGMP(P <0 .0 1 ) ,降低血浆TXB2 含量 (P<0 .0 5 ) ,改善胸主动脉环对NE的反应性。结论 :补充L arg ,使机体通过增高NO含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具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72h以上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定时吸引冲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经气管切开套管吸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危重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冲洗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并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严格按照阶段性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阶段性护理路径后,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