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56℃加热30 min灭活血液标本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的影响。方法:血清样品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前处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帕罗西汀和舍曲林血清药物浓度,考察血液标本灭活前后基质效应、血清质控样品灭活后药物稳定性和临床血液标本灭活后对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结果:6个化合物灭活前后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无明显差别,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在该灭活条件下可保持稳定,血液标本灭活后浓度无明显改变,舍曲林灭活后出现降解,而血液标本由于加热后溶血导致细胞内舍曲林扩散至血清中,其灭活后血清浓度反而增加。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氟伏沙明、氟西汀、去甲氟西汀和帕罗西汀的血液标本可用56℃加热30 min灭活处理,而舍曲林在该灭活条件下检测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卡马西平所致药疹与CYP3A4*18B基因型的关系,以寻找预测药疹的分子学手段。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65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组患者(重型药疹患者11名,轻型药疹患者54名)、100例卡马西平耐受组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CYP3A4*18B(intron10,G20338→A)基因多态性。结果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组CYP3A4*1/CYP3A4*1(G/G)基因型30例,CYP3A4*1/CYP3A4*18B(G/A)基因型30例,CYP3A4*18B/CYP3A4*18B(A/A)基因型5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30.8%;卡马西平耐受组G/G基因型51例,G/A基因型42例,A/A基因型7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28%;健康对照组G/G基因型44例,G/A基因型49例,A/A基因型7例,等位基因A频率为31.5%。各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病例数较少,目前尚没有发现卡马西平药疹与CYP3A4*18B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育龄女性癫痫患者发生生殖内分泌紊乱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102 例女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癫痫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癫痫病程、抗癫痫药物(AED)种类、开始服用AED的年龄、用药持续时间7 个因素分组,分析各因素与月经稀发/闭经、多囊卵巢(PCO)、高雄激素血症(HA)、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 【结果】 癫痫起病年龄≤14 岁者较起病年龄 > 14 岁者HA高发并具统计学意义;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月经稀发/闭经、PCO、HA、PCOS发生率分别达40.63%、50.00%、15.65%和34.38%,显著高于未用药组及其他用药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服用丙戊酸钠是发生生殖内分泌紊乱及PCOS的危险因素。癫痫起病年龄≤14 岁是HA的危险因素。【结论】 服用丙戊酸钠是中国育龄女性癫痫患者发生生殖内分泌紊乱乃至PCOS的危险因素,癫痫起病年龄≤14岁是H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国大陆地区汉族人群中HLA-B*1502与卡马西平引起的过敏性药疹的关联性&#65377;【方法】 收集48例卡马西平过敏性药疹患者,其中9例为重型过敏性药疹患者(包括Stevens-Johnson 综合征&#65380;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39例为轻型过敏性药疹患者;以及80例服用卡马西平无过敏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者,采用PCR-SSP法进行HLA-B*1502的基因型测定,观察卡马西平引起过敏性药疹与HLA-B*1502基因型是否存在关联&#65377;【结果】 卡马西平重型过敏性药疹组HLA-B*1502基因型携带率为100%,显著高于卡马西平无过敏组(13.75%)及正常对照组(17.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65377;卡马西平轻型过敏性药疹组HLA-B*1502基因型携带率与卡马西平无过敏组(25.64% vs. 13.75%, P = 0.110)及正常对照组(25.64% vs. 17.74%, P = 0.3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引起的重型过敏性药疹与HLA-B*1502基因型具有高度关联性&#65377;尚未发现卡马西平引起的轻型过敏性药疹与HLA-B*1502基因型有关联&#6537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表面活性剂普朗尼克P85和维拉帕米对传统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的脑靶向分布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周龄9~10周,体质量190~24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具体为PHT组?+VPM组?+0.1%P85组?+1%P85组?+10%P85组?PHT组静脉注射苯妥英钠;+VPM组静脉注射苯妥英钠前30 min腹腔注射维拉帕米;+0.1%P85组?+1%P85组和+10%P85组静脉注射的苯妥英钠用相应浓度的普朗尼克P85溶液配制?给予苯妥英钠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大脑微透析液和血液,最后处死大鼠分离肝脏和肾脏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样本中苯妥英钠的浓度,评估苯妥英钠的脑靶向分布情况? 【结果】 +10%P85组?+1%P85组?+0.1%P85组和+VPM组与PHT组比较,脑组织间液和血浆苯妥英钠的曲线下面积比值分别提高113.5%?50.4%?21.9%和7.2%,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PM组苯妥英钠药物浓度肝血比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苯妥英钠药物浓度肾血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维拉帕米,普朗尼克P85可明显的提高苯妥英钠进入大脑的剂量,而且不会提高苯妥英钠在肝脏和肾脏的累积分布,具有脑靶向输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母爱剥夺应激对边缘系统-丘脑-皮质环路重要组成部分前额叶、海马、丘脑的神经元及GFAP表达的影响,探索早期应激造成成年后抑郁样表现的病理机制.方法 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母爱剥夺组(n=20)和对照组(n=20).母爱剥夺组幼鼠出生后1~14d予母爱剥夺应激,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待大鼠2个月龄时进行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癫痫持续状态(SE)后7 d海马各区巢蛋白(nestin)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及数目的变化,探讨其与SE导致海马区胶质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E组和对照组,应用匹罗卡品建立SE大鼠模型;在SE后7 d处死大鼠行盲法免疫荧光组化实验,观察大鼠海马各区nestin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GFAP)阳性细胞形态与数目变化及两者共标重叠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E组大鼠在给予匹罗卡品后均出现Ⅳ级以上持续状态癫痫发作。SE后7 d:SE组大鼠海马nestin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且广泛分布于海马各区,并与GFAP阳性细胞大量共标重叠;而对照组大鼠海马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只少量出现在海马齿状回颗粒层,与GFAP阳性细胞无共标重叠。结论SE后海马区大量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样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可能是未分化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可能与SE后海马区胶质瘢痕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是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尤其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具有显著的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对卡马西平异常敏感而容易出现药物过敏,严重者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重型药疹,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构建的苯妥英钠纳米粒能否避开颞叶内侧癫痫大鼠模型脑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外排作用将苯妥英钠靶向输送到脑组织中。方法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形成慢性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Pgp的表达水平。界面聚合法制备苯妥英钠纳米粒,与普通苯妥英钠比较,观察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苯妥英钠纳米粒组6只,普通苯妥英钠组7只)在给药后30、60、120、180、240、300 min时其脑组织中苯妥英钠的药物分布情况。采用立体定向活体微透析技术采集脑微透析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待测标本中苯妥英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两组不同给药的模型鼠的脑/血浆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苯妥英钠纳米粒组(0.37±0.10,n=6)明显高于普通苯妥英钠组(0.19±0.06,n=7),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鼠海马CA1、CA3及DG区Pgp表达上调。结论普朗尼克P85修饰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可显著地提高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靶向进入Pgp高表达的颞叶内侧癫痫模型鼠脑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丙戊酸单药治疗间的关系。方法选择epileDsv、valproate、homocysteine和epilep。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2013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等数据库,获得丙戊酸单药治疗与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间关系的相关英文文献,均为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的病例.对照临床研究。通过Newcastle—Ottawa量表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Stata12.0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英文文献8篇,包括266例行丙戊酸单药治疗的癫痼患者和4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所有纳入文献质量评分均〉6分。Meta分析显示,丙戊酸单药治疗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620,95%CI:0.320-0.920;P=0.000];经异质性检验存在显著异质性(I^2=65.600%,P=0.005),根据不同地区和受试者年龄差异行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亚组癫痫患者异质性风险(I^2=47.400%,P=0.107)较整体(I^2=65.600%,P=0.005)降低。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之稳定性,当任何一项研究被剔除后,相应的SMD值均不发生变化,表明分析结果稳定性良好。结论丙戊酸单药治疗可显著增加癫痫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后者是否受种族因素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